宏观专题研究:美国中小银行会重演硅谷银行风波吗?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0 18:16:08
评论:0
近期美国两家地方银行信用风险事件引发市场动荡。我们认为,美国私募信贷市场快速膨胀,以及此前较为低迷的商业地产相关信贷质量问题值得关注。但目前美国企业整体现金流健康,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且相关信贷资产体量不大,美国银行信用风险蔓延的风险总体可控。但中长期看,美国中小银行数量庞大,在揽存成本结构性上升的环境下,大量中小银行同质竞争、风控缺位等弊病意味着他们资产质量风险或相对更高,中期其商业模式面临挑战。长期看,美国银行业仍面临整合压力。
一、美国地区银行信用风险事件导致市场陷入动荡,但风险可控近期美国Zions 和Western Alliance 两家银行披露信贷欺诈和坏账问题,引发信贷质量担忧。10 月16 日,美国地区银行指数大跌6.3%。信用风险事件叠加其他负面因素是市场反应剧烈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政府关门、中美经贸关系再生变数,及流动性波动等。
整体看,美国银行体系信贷质量仍较稳健,但地区银行是薄弱环节,不排除会有零星信用风险暴露。目前已经暴露出的问题贷款对两家银行本身的影响相对有限。现有贷款损失仅占Zions 银行2024 年利润的6.3%,而WesternAlliance 也认为现有抵押品足以偿还债务。整体看,美国银行逾期率、不良率、核销率等指标等显示信贷质量仍较为稳健。但2023 年以来中小银行承受的信贷损失更多,且对商业地产敞口更高,不排除出现局部信用风险暴露。
二、关注美国私募信贷市场(private credit)以及商业地产相关风险我们认为,美国经济韧性避免商业地产风险扩散为系统性风险,而私募信贷市场风险也相对可控。近年来美国私募信贷规模近十年增长超万亿美元,2024 年达到1.4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银行总资产的6.9%,平均利率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但由于每笔贷款按久期、偿付顺序、抵押物质量等不同而单独备案,风险直接传导相对更慢。疫情后,美国商业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参见《美国商业地产:至暗时刻或尚未到来》,2023/5/7),虽然相关风险零星爆发,但并未扩散为系统性风险,且目前已经出现边际好转迹象。
随着名义增长4 季度或再度加速、利率回落,总体风险可控。
三、本次美国地方银行信用风险不同于2023 年硅谷银行事件与2023 年硅谷银行事件相比,本次信用风险所涉及的资产规模更小,挤兑风险也相对更小,也更易处理(参见《硅谷银行破产会产生蝴蝶效应吗?》,2023/3/12)。①涉及的资产类别不同。硅谷银行事件是国债等资产“浮亏”,其规模更大,涉及面更广。②信用风险规模更小。硅谷银行事件中“浮亏”规模最高达到6200 亿美元,本次所涉及信贷欺诈总规模低于2 亿美元。③挤兑风险相对更小。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立即引发了对中小银行挤兑,但本次风险只局限少数银行,尚未出现挤兑。④更易处理。硅谷银行事件通过联储、财政部及FDIC 联合干预,而本次银行自身能够吸收相关损失。
四、中长期,美国中小银行面临整合的压力
同质竞争、低监管、高利率推高美国中小银行脆弱性。①美国银行集中度较低,中小银行面临同质化竞争。美国银行中资产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数目高达近4000 家,数量占比超过90%。②中小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更宽松。《多德-弗兰克法》以及2023 年硅谷银行事件后监管加强均没有覆盖大量中小银行。③利率上升推动中小银行“铤而走险”。揽存利率上升令中小银行盈利压力上升、从而追逐高收益资产并积累信用风险。
风险提示:金融风险加速蔓延,市场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胡李鹏/王子琳 日期:2025-10-20
一、美国地区银行信用风险事件导致市场陷入动荡,但风险可控近期美国Zions 和Western Alliance 两家银行披露信贷欺诈和坏账问题,引发信贷质量担忧。10 月16 日,美国地区银行指数大跌6.3%。信用风险事件叠加其他负面因素是市场反应剧烈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政府关门、中美经贸关系再生变数,及流动性波动等。
整体看,美国银行体系信贷质量仍较稳健,但地区银行是薄弱环节,不排除会有零星信用风险暴露。目前已经暴露出的问题贷款对两家银行本身的影响相对有限。现有贷款损失仅占Zions 银行2024 年利润的6.3%,而WesternAlliance 也认为现有抵押品足以偿还债务。整体看,美国银行逾期率、不良率、核销率等指标等显示信贷质量仍较为稳健。但2023 年以来中小银行承受的信贷损失更多,且对商业地产敞口更高,不排除出现局部信用风险暴露。
二、关注美国私募信贷市场(private credit)以及商业地产相关风险我们认为,美国经济韧性避免商业地产风险扩散为系统性风险,而私募信贷市场风险也相对可控。近年来美国私募信贷规模近十年增长超万亿美元,2024 年达到1.4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银行总资产的6.9%,平均利率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但由于每笔贷款按久期、偿付顺序、抵押物质量等不同而单独备案,风险直接传导相对更慢。疫情后,美国商业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参见《美国商业地产:至暗时刻或尚未到来》,2023/5/7),虽然相关风险零星爆发,但并未扩散为系统性风险,且目前已经出现边际好转迹象。
随着名义增长4 季度或再度加速、利率回落,总体风险可控。
三、本次美国地方银行信用风险不同于2023 年硅谷银行事件与2023 年硅谷银行事件相比,本次信用风险所涉及的资产规模更小,挤兑风险也相对更小,也更易处理(参见《硅谷银行破产会产生蝴蝶效应吗?》,2023/3/12)。①涉及的资产类别不同。硅谷银行事件是国债等资产“浮亏”,其规模更大,涉及面更广。②信用风险规模更小。硅谷银行事件中“浮亏”规模最高达到6200 亿美元,本次所涉及信贷欺诈总规模低于2 亿美元。③挤兑风险相对更小。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立即引发了对中小银行挤兑,但本次风险只局限少数银行,尚未出现挤兑。④更易处理。硅谷银行事件通过联储、财政部及FDIC 联合干预,而本次银行自身能够吸收相关损失。
四、中长期,美国中小银行面临整合的压力
同质竞争、低监管、高利率推高美国中小银行脆弱性。①美国银行集中度较低,中小银行面临同质化竞争。美国银行中资产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数目高达近4000 家,数量占比超过90%。②中小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更宽松。《多德-弗兰克法》以及2023 年硅谷银行事件后监管加强均没有覆盖大量中小银行。③利率上升推动中小银行“铤而走险”。揽存利率上升令中小银行盈利压力上升、从而追逐高收益资产并积累信用风险。
风险提示:金融风险加速蔓延,市场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胡李鹏/王子琳 日期:2025-10-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