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三季度4.8% 政策发力否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21 10:01:17
评论:0
10 月20 日,统计局公布9 月经济数据和三季度GDP。如何看待数据的边际变化?
第一,前三季度GDP 增长5.2%,政策发力的迫切性不高。三季度不变价GDP 同比增4.8%,较二季度的5.2%有所放缓。GDP 增速基本符合我们在8 月经济数据点评中的判断,季末月生产冲高使得GDP 增速不至于降至4.8%以下。前三季度不变价GDP 累计同比增5.2%,意味着四季度增长4.5-4.6%,即可完成全年5%目标,政策发力的迫切性不高。
三季度现价GDP 同比3.73%,较二季度的3.94%小幅放缓0.21 个百分点。对应GDP 平减指数同比反弹约0.2 个点至-1.0%,不过依然连续十个季度为负。对经济的判断,统计局提到三季度GDP 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供需矛盾延续。9 月工业和服务业加权同比反弹0.5 个百分点至5.9%,投资、零售和出口交货值三个指标加权同比加权增速也反弹0.5 个百分点至-0.6%,仍较生产端增速低约6.5 个百分点,与8 月接近。
第二,出口交货值、工作日效应推动工业反弹。9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5%,明显高于前月的5.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3.8%,也明显好于前月的-0.4%。这其中出口交货值直接拉动工业增加值约0.45 个百分点,较前月反弹0.5 个点,约为工业增加值反弹幅度的38%。此外,我们在9 月进出口点评中提到,受假期错月影响,今年9 月的工作日天数较去年9 月多2 天,这可能对部分工业生产形成助力。
第三,零售增速继续回落,国补相关品类拉动放缓,以及假期错月拖累。9 月零售同比增3.0%,创年内新低。国补拉动放缓,主要受去年同期家电等基数抬升的影响。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汽车五类拉动9 月零售同比1.1 个百分点,较前月小幅放缓0.14 个点。而餐饮收入同比也放缓1.2 个百分点至0.9%,拖累零售约0.1 个点。值得注意的是,假期错月可能拖累9 月零售表现,餐饮是其中一方面,去年中秋节在9 月17 日,而今年在10 月。参考此前假期错月的影响,2 天假期影响零售大约1 个百分点。而10 月零售将受益于假期天数的增加。
季度数据也指向消费放缓。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当季同比增3.4%,与7-9 月零售同比增速平均值接近,较二季度放缓1.8 个百分点。拆分三季度消费下降原因,一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放缓,从5.1%降至4.5%;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1%,较去年同期低0.8 个百分点,但略高于2019 同期0.4 个点。
整体看,消费率大幅提升的空间可能有限。因为区分城镇和农村来看,三季度城镇消费率63.4%,较2019同期低0.9 个点,还有提升空间;而农村消费率达到84.6%,较2019 同期高5.4 个点,提升空间可能已经较小。由此可见,促消费的重要发力点可能在于增收,尤其是农村居民增收。
第四,投资依然偏弱,不过基建增速见底回升。1-9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下降0.5%,这是自2020 年10 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4%,较1-8 月放缓0.4 个百分点,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 个百分点。当月同比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7.1%,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同比降幅较前月收窄1.2 个百分点至-4.6%。而制造业投资放缓0.6 个百分点至-1.9%,地产投资放缓1.8 个点至-21.3%。投资端9 月旺季不旺,维持7-8 月的放缓状态,与今年财政发力方向呼应,更多财政资源腾挪到债务置换与偿还方面,用于基建的资金可能相应减少。制造业投资则可能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关税冲击下,部分企业削减投资;二是反内卷涉及到的部分行业,因产能相对过剩而削减投资。地产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到销售偏弱以及前期拿地较少的拖累。
第五,地产销售好于往年的季节性规律。9 月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当月同比分别为-10.5%、-11.8%,销售面积变化不大,销售额降幅收窄2.2 个百分点。对比各年9 月环比增速,今年要强于2015-2019、2021-2023同期介于30-40%的环比增速。具体来看,今年9 月销售面积环比+48.5%,销售额环比+47.2%,前者略低于去年同期的50.0%,而后者要高于去年同期的43.2%。
不过房价表现仍然较弱,70 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0.4%,跌幅较6-8 月的-0.3%小幅扩大。二手住宅环比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0.6%。其中一线环比维持-1.0%,继续领跌,二三线跌幅均扩大0.1 个百分点,跌幅介于0.6-0.7%。“稳住楼市”要求下,后续关注房贷利率能否有效打破3%下限,从而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缩小房贷利率与租金回报率差距,提升居民购房意愿。
整体来看,完成全年5%目标压力较小,政策加码的必要性下降。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5.2%,四季度GDP 达到4.5-4.6%,即可完成全年5%目标。年内政策可能主要是推动前期政策落地,财政和准财政方面,10月17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央财政安排5000 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此外之前的50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开始落地。货币政策方面,年内或推动降准+结构性降息。
供需矛盾仍待缓解。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三季度生产端相对更强,而需求端则表现更弱。今年三季度生产指标增速平均值达到5.7%,而需求端加权指标增速平均值仅-0.6%。对比去年同期,两个数字分别为4.9%、3.1%。供需矛盾加大,可能拖累企业后续的生产和价格。
对于权益而言,进入十月,市场对科技题材的态度趋于保守,同时在供需矛盾延续、消费放缓和外部扰动加剧的状态下,其他主线暂时难以成形。此时避险资金可能流入红利板块,推动低波品种(例如银行、公用事业)和与反内卷相关的红利品种(例如煤炭、钢铁)反弹。同时,在经历一段调整之后,市场结构风险逐渐释放,题材品种或将迎来更好的买点,行情仍然可能重回科技。
对于债市而言,短期来看,基本面或仍非定价主线,基金销售新规尚未落地,同时宽货币预期缺乏升温的契机,当前利率仍然缺少较强的下行动力。不过,进入四季度,风险偏好对债市的压制效应可能缓和,债市从此前的震荡向上回到区间震荡状态。如11-12 月经济数据出现进一步放缓压力,市场可能预期2026 年货币宽松靠前发力,债券配置或在年末出现抢跑。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肖金川 日期:2025-10-20
第一,前三季度GDP 增长5.2%,政策发力的迫切性不高。三季度不变价GDP 同比增4.8%,较二季度的5.2%有所放缓。GDP 增速基本符合我们在8 月经济数据点评中的判断,季末月生产冲高使得GDP 增速不至于降至4.8%以下。前三季度不变价GDP 累计同比增5.2%,意味着四季度增长4.5-4.6%,即可完成全年5%目标,政策发力的迫切性不高。
三季度现价GDP 同比3.73%,较二季度的3.94%小幅放缓0.21 个百分点。对应GDP 平减指数同比反弹约0.2 个点至-1.0%,不过依然连续十个季度为负。对经济的判断,统计局提到三季度GDP 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供需矛盾延续。9 月工业和服务业加权同比反弹0.5 个百分点至5.9%,投资、零售和出口交货值三个指标加权同比加权增速也反弹0.5 个百分点至-0.6%,仍较生产端增速低约6.5 个百分点,与8 月接近。
第二,出口交货值、工作日效应推动工业反弹。9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5%,明显高于前月的5.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3.8%,也明显好于前月的-0.4%。这其中出口交货值直接拉动工业增加值约0.45 个百分点,较前月反弹0.5 个点,约为工业增加值反弹幅度的38%。此外,我们在9 月进出口点评中提到,受假期错月影响,今年9 月的工作日天数较去年9 月多2 天,这可能对部分工业生产形成助力。
第三,零售增速继续回落,国补相关品类拉动放缓,以及假期错月拖累。9 月零售同比增3.0%,创年内新低。国补拉动放缓,主要受去年同期家电等基数抬升的影响。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汽车五类拉动9 月零售同比1.1 个百分点,较前月小幅放缓0.14 个点。而餐饮收入同比也放缓1.2 个百分点至0.9%,拖累零售约0.1 个点。值得注意的是,假期错月可能拖累9 月零售表现,餐饮是其中一方面,去年中秋节在9 月17 日,而今年在10 月。参考此前假期错月的影响,2 天假期影响零售大约1 个百分点。而10 月零售将受益于假期天数的增加。
季度数据也指向消费放缓。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当季同比增3.4%,与7-9 月零售同比增速平均值接近,较二季度放缓1.8 个百分点。拆分三季度消费下降原因,一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放缓,从5.1%降至4.5%;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1%,较去年同期低0.8 个百分点,但略高于2019 同期0.4 个点。
整体看,消费率大幅提升的空间可能有限。因为区分城镇和农村来看,三季度城镇消费率63.4%,较2019同期低0.9 个点,还有提升空间;而农村消费率达到84.6%,较2019 同期高5.4 个点,提升空间可能已经较小。由此可见,促消费的重要发力点可能在于增收,尤其是农村居民增收。
第四,投资依然偏弱,不过基建增速见底回升。1-9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下降0.5%,这是自2020 年10 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4%,较1-8 月放缓0.4 个百分点,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 个百分点。当月同比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7.1%,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同比降幅较前月收窄1.2 个百分点至-4.6%。而制造业投资放缓0.6 个百分点至-1.9%,地产投资放缓1.8 个点至-21.3%。投资端9 月旺季不旺,维持7-8 月的放缓状态,与今年财政发力方向呼应,更多财政资源腾挪到债务置换与偿还方面,用于基建的资金可能相应减少。制造业投资则可能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关税冲击下,部分企业削减投资;二是反内卷涉及到的部分行业,因产能相对过剩而削减投资。地产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到销售偏弱以及前期拿地较少的拖累。
第五,地产销售好于往年的季节性规律。9 月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当月同比分别为-10.5%、-11.8%,销售面积变化不大,销售额降幅收窄2.2 个百分点。对比各年9 月环比增速,今年要强于2015-2019、2021-2023同期介于30-40%的环比增速。具体来看,今年9 月销售面积环比+48.5%,销售额环比+47.2%,前者略低于去年同期的50.0%,而后者要高于去年同期的43.2%。
不过房价表现仍然较弱,70 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0.4%,跌幅较6-8 月的-0.3%小幅扩大。二手住宅环比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0.6%。其中一线环比维持-1.0%,继续领跌,二三线跌幅均扩大0.1 个百分点,跌幅介于0.6-0.7%。“稳住楼市”要求下,后续关注房贷利率能否有效打破3%下限,从而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缩小房贷利率与租金回报率差距,提升居民购房意愿。
整体来看,完成全年5%目标压力较小,政策加码的必要性下降。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5.2%,四季度GDP 达到4.5-4.6%,即可完成全年5%目标。年内政策可能主要是推动前期政策落地,财政和准财政方面,10月17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央财政安排5000 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此外之前的50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开始落地。货币政策方面,年内或推动降准+结构性降息。
供需矛盾仍待缓解。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三季度生产端相对更强,而需求端则表现更弱。今年三季度生产指标增速平均值达到5.7%,而需求端加权指标增速平均值仅-0.6%。对比去年同期,两个数字分别为4.9%、3.1%。供需矛盾加大,可能拖累企业后续的生产和价格。
对于权益而言,进入十月,市场对科技题材的态度趋于保守,同时在供需矛盾延续、消费放缓和外部扰动加剧的状态下,其他主线暂时难以成形。此时避险资金可能流入红利板块,推动低波品种(例如银行、公用事业)和与反内卷相关的红利品种(例如煤炭、钢铁)反弹。同时,在经历一段调整之后,市场结构风险逐渐释放,题材品种或将迎来更好的买点,行情仍然可能重回科技。
对于债市而言,短期来看,基本面或仍非定价主线,基金销售新规尚未落地,同时宽货币预期缺乏升温的契机,当前利率仍然缺少较强的下行动力。不过,进入四季度,风险偏好对债市的压制效应可能缓和,债市从此前的震荡向上回到区间震荡状态。如11-12 月经济数据出现进一步放缓压力,市场可能预期2026 年货币宽松靠前发力,债券配置或在年末出现抢跑。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肖金川 日期:2025-10-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