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继续缩量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10-21 10:01:17
评论:0
10 月20 日,股市一波三折,债市易跌难涨。权益市场缩量反弹,高开低走。万得全A 上涨0.79%,全天成交额1.75 万亿元,较上周五(10 月17 日)缩量2031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2.42%和3.00%。南向资金净流出26.70 亿元(港元),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出17.54 亿元(港元),中国海洋石油、中国人寿分别净流入1.62 亿元和1.37 亿元(港元)。
市场仍处于避险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大幅缩量,成交额创8 月11 日以来最低值。在上周五大跌+今日开盘大涨的情况下,资金博弈反弹的意愿不强。二是AI 算力(光模块、电路板)走强,并未明显带动风险偏好回升。同样的情形如果发生在8 月,则更可能形成放量大涨的行情。这也意味着,兑现情绪依然存在,且尚未完全释放,形成了行情走强的掣肘。
缩量是10 月行情的重要特征,资金参与意愿下降,导致反弹延续性不强。由此来看,缩量状态能否被打破,或将影响后续配置思路。事实上,从长期视角来看,极致缩量之后市场终将放量(观望情绪过于一致,资金对利好或利空更为敏感)。但难点在于放量时点的预判,使得投资者在缩量时期投资体验较差,因为突然的放量令人“猝不及防”,进而导致配置节奏与市场节奏错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对各种量价状态制定应对方案,可以尽量避免节奏错位的情况发生。
具体而言,若行情缩量下跌,市场仍将经历一段考验耐心的区间。在这种情况下, 红利风格或相对占优。不过,这也意味着市场的结构风险将逐渐释放。我们在《风险释放,等待新买点》中提到,10 月的下跌主要在释放7-9 月上涨积累的结构风险,主要是成交过于集中和股价偏高的个股较多。而如果继续缩量下跌,这两个风险项均会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增大红利仓位的同时,等待题材买点再现。若成交额下降至阶段性低位(例如1.5 万亿元以下),可以考虑小仓位分批配置题材品种,博弈谨慎预期过于一致之后的反弹。
若行情缩量上涨,市场可能处于震荡期,反弹延续性或不强,量价状态需要继续观察。
若行情放量上涨,短期可能仍将是题材行情。市场追涨科技的“肌肉记忆”仍在,当风险偏好回暖时,资金可能继续流入科技品种。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参与题材行情的同时,保持轮动思维,一个主题获得收益时,同步布局尚未上涨的题材,考虑范围主要在AI 算力、半导体、机器人、固态电池和储能之间。同时,题材行情也可能带来结构风险的恶化,当成交集中度较高(例如成交额前5%之和占比高于45%)和股价偏高的个股较多时(例如股价高于其95%历史分位数个股的占比高于15%),则需要注意控制仓位,锁定收益。
若行情放量下跌,则对应悲观情绪的扩散。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伴随避险情绪快速释放,可能会出现指数级反弹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尽量做右侧交易(下跌区间的长度仍然难以判断),同时关注市场隐含波动率指标。当沪300ETF IV 指数从高位回落,意味着悲观情绪逐渐被消化,当行情出现企稳迹象时,可以适当布局反弹行情。
债市方面,风险偏好是早盘利率上行的主导变量。 17 日晚间,美国总统在福克斯采访中表示,将与中方领导人会面,且与中国之间相互的高关税不会长期持续;18 日上午,何副总理与美国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视频通话,就经贸问题再度展开交流;一周之内,美方就关税问题的态度出现急剧反转。20 日开盘后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暖,股市高开,中长久期利率在早盘时段内上行幅度普遍超过2bp。
午后虽然股市经历了一轮日内调整,直至尾盘方才拉升。但在这一时段内,债市修复程度较为有限,如10年、30 年国债,午后的下行幅度多在1bp 以内。从交易内容来看,部分投资者或对在途的债基费率新规正式稿内容存在担忧,同时在中美谈判、“十五五”股市行情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债市依然缺乏一致做多的信心。
从全天行情来看,资金依旧是最稳定的因素,央行逆回购小幅净回笼648 亿元,早盘非银隔夜利率略微偏贵,午后则迅速回落至1.36-1.40%区间, R001 加权值持稳于1.36%水平。不过存单一级市场逆宽松趋势提价发行,同样成为债市担忧的问题。
我们倾向于背后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当前时点临近10 月末至11 月中旬的次年存单备案上报节点,但国有行、股份行的备案额度使用率均已降至64%和55%,参考往年经验,年底二者的备案额度使用率一般会提升至75%、70%以上水平,不然次年存单备案额度空间或受限,部分银行可能存在抢发诉求。二是从银行负债变化来看,9 月银行活期存款超季节性走强,定期存款超季节性走弱的现象仍在延续,这也使得银行欠缺稳定负债,进而需要在跨年前补充存单。因而存单行情在一级市场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与资金面暂时脱钩。
综合来看,在关税2.0、债市赎回费、央行重启买债三大主线明晰以前,债市大概率还会处于震荡状态。纵使或因市场风险偏好的摇摆,债市收益率出现短时下行窗口,但在利多逻辑不够坚实的背景下,下行行情往往容易缺乏持续性。在大方向上,可考虑以稳健持仓等待机会。对于结构性的行情,7-10 年国债可以考虑小仓位“逢调买入”,博弈短期修复的机会,但对于基金持仓体量较大的7-10 年国开以及30 年国债,可能还需偏谨慎一些。
商品市场方面,贵金属高位回调,“反内卷”品种分化加剧。贵金属在连续五个交易日刷新高点后首次显著回落,沪银、沪金分别收跌3.99%和1.63%。“反内卷”相关品种表现分化,生猪在前期深度超跌后迎来反弹,上涨2.9%;焦煤、焦炭涨幅分别为2.7%和1.6%;而玻璃与多晶硅则承压下行,分别下跌2.4%和3.7%,反映政策预期与现实基本面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
资金大幅流出贵金属,加速回流工业品板块。前期持续获资金追捧的贵金属板块,遭遇超100 亿元巨额净流出,获利了结迹象明显。与此同时,资金加速回流工业品领域,其中黑链指数与有色金属板块成为主要承接方向,分别净流入逾12 亿元和11 亿元。相比之下,新能源板块继续承压,多晶硅尾盘跌势加剧,单日资金净流出超11 亿元。
产业逻辑分化,“反内卷”品种走势背离。多晶硅领跌,反映“反内卷”情绪退潮,政策预期落空后,高库存、高产量的基本面重回主导。双焦表现抗跌,受益于供给端安检扰动与钢厂铁水高位下的刚性补库需求。生猪反弹属超跌修复,但供过于求格局未改,二次育肥虽有介入,短期内难改反弹空间受限的现实。玻璃则受地产销售疲软拖累,尽管9 月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23%,但价格持续下行,统计局数据显示9 月70 城二手住宅价格跌幅扩大,一线、二线城市环比分别下跌1.0%和0.7%,基本面仍承压。
商品市场的回调,是前期过热情绪的正常修正。贵金属的“避险交易”和“反内卷”的“政策交易”在短期内均有所降温。往后看,市场的焦点将重回各品种自身的供需基本面。在缺乏新的强力宏观主线下,市场或将延续板块轮动和区间震荡的格局。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10-20
市场仍处于避险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大幅缩量,成交额创8 月11 日以来最低值。在上周五大跌+今日开盘大涨的情况下,资金博弈反弹的意愿不强。二是AI 算力(光模块、电路板)走强,并未明显带动风险偏好回升。同样的情形如果发生在8 月,则更可能形成放量大涨的行情。这也意味着,兑现情绪依然存在,且尚未完全释放,形成了行情走强的掣肘。
缩量是10 月行情的重要特征,资金参与意愿下降,导致反弹延续性不强。由此来看,缩量状态能否被打破,或将影响后续配置思路。事实上,从长期视角来看,极致缩量之后市场终将放量(观望情绪过于一致,资金对利好或利空更为敏感)。但难点在于放量时点的预判,使得投资者在缩量时期投资体验较差,因为突然的放量令人“猝不及防”,进而导致配置节奏与市场节奏错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对各种量价状态制定应对方案,可以尽量避免节奏错位的情况发生。
具体而言,若行情缩量下跌,市场仍将经历一段考验耐心的区间。在这种情况下, 红利风格或相对占优。不过,这也意味着市场的结构风险将逐渐释放。我们在《风险释放,等待新买点》中提到,10 月的下跌主要在释放7-9 月上涨积累的结构风险,主要是成交过于集中和股价偏高的个股较多。而如果继续缩量下跌,这两个风险项均会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增大红利仓位的同时,等待题材买点再现。若成交额下降至阶段性低位(例如1.5 万亿元以下),可以考虑小仓位分批配置题材品种,博弈谨慎预期过于一致之后的反弹。
若行情缩量上涨,市场可能处于震荡期,反弹延续性或不强,量价状态需要继续观察。
若行情放量上涨,短期可能仍将是题材行情。市场追涨科技的“肌肉记忆”仍在,当风险偏好回暖时,资金可能继续流入科技品种。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参与题材行情的同时,保持轮动思维,一个主题获得收益时,同步布局尚未上涨的题材,考虑范围主要在AI 算力、半导体、机器人、固态电池和储能之间。同时,题材行情也可能带来结构风险的恶化,当成交集中度较高(例如成交额前5%之和占比高于45%)和股价偏高的个股较多时(例如股价高于其95%历史分位数个股的占比高于15%),则需要注意控制仓位,锁定收益。
若行情放量下跌,则对应悲观情绪的扩散。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伴随避险情绪快速释放,可能会出现指数级反弹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尽量做右侧交易(下跌区间的长度仍然难以判断),同时关注市场隐含波动率指标。当沪300ETF IV 指数从高位回落,意味着悲观情绪逐渐被消化,当行情出现企稳迹象时,可以适当布局反弹行情。
债市方面,风险偏好是早盘利率上行的主导变量。 17 日晚间,美国总统在福克斯采访中表示,将与中方领导人会面,且与中国之间相互的高关税不会长期持续;18 日上午,何副总理与美国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视频通话,就经贸问题再度展开交流;一周之内,美方就关税问题的态度出现急剧反转。20 日开盘后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暖,股市高开,中长久期利率在早盘时段内上行幅度普遍超过2bp。
午后虽然股市经历了一轮日内调整,直至尾盘方才拉升。但在这一时段内,债市修复程度较为有限,如10年、30 年国债,午后的下行幅度多在1bp 以内。从交易内容来看,部分投资者或对在途的债基费率新规正式稿内容存在担忧,同时在中美谈判、“十五五”股市行情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债市依然缺乏一致做多的信心。
从全天行情来看,资金依旧是最稳定的因素,央行逆回购小幅净回笼648 亿元,早盘非银隔夜利率略微偏贵,午后则迅速回落至1.36-1.40%区间, R001 加权值持稳于1.36%水平。不过存单一级市场逆宽松趋势提价发行,同样成为债市担忧的问题。
我们倾向于背后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当前时点临近10 月末至11 月中旬的次年存单备案上报节点,但国有行、股份行的备案额度使用率均已降至64%和55%,参考往年经验,年底二者的备案额度使用率一般会提升至75%、70%以上水平,不然次年存单备案额度空间或受限,部分银行可能存在抢发诉求。二是从银行负债变化来看,9 月银行活期存款超季节性走强,定期存款超季节性走弱的现象仍在延续,这也使得银行欠缺稳定负债,进而需要在跨年前补充存单。因而存单行情在一级市场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与资金面暂时脱钩。
综合来看,在关税2.0、债市赎回费、央行重启买债三大主线明晰以前,债市大概率还会处于震荡状态。纵使或因市场风险偏好的摇摆,债市收益率出现短时下行窗口,但在利多逻辑不够坚实的背景下,下行行情往往容易缺乏持续性。在大方向上,可考虑以稳健持仓等待机会。对于结构性的行情,7-10 年国债可以考虑小仓位“逢调买入”,博弈短期修复的机会,但对于基金持仓体量较大的7-10 年国开以及30 年国债,可能还需偏谨慎一些。
商品市场方面,贵金属高位回调,“反内卷”品种分化加剧。贵金属在连续五个交易日刷新高点后首次显著回落,沪银、沪金分别收跌3.99%和1.63%。“反内卷”相关品种表现分化,生猪在前期深度超跌后迎来反弹,上涨2.9%;焦煤、焦炭涨幅分别为2.7%和1.6%;而玻璃与多晶硅则承压下行,分别下跌2.4%和3.7%,反映政策预期与现实基本面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
资金大幅流出贵金属,加速回流工业品板块。前期持续获资金追捧的贵金属板块,遭遇超100 亿元巨额净流出,获利了结迹象明显。与此同时,资金加速回流工业品领域,其中黑链指数与有色金属板块成为主要承接方向,分别净流入逾12 亿元和11 亿元。相比之下,新能源板块继续承压,多晶硅尾盘跌势加剧,单日资金净流出超11 亿元。
产业逻辑分化,“反内卷”品种走势背离。多晶硅领跌,反映“反内卷”情绪退潮,政策预期落空后,高库存、高产量的基本面重回主导。双焦表现抗跌,受益于供给端安检扰动与钢厂铁水高位下的刚性补库需求。生猪反弹属超跌修复,但供过于求格局未改,二次育肥虽有介入,短期内难改反弹空间受限的现实。玻璃则受地产销售疲软拖累,尽管9 月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23%,但价格持续下行,统计局数据显示9 月70 城二手住宅价格跌幅扩大,一线、二线城市环比分别下跌1.0%和0.7%,基本面仍承压。
商品市场的回调,是前期过热情绪的正常修正。贵金属的“避险交易”和“反内卷”的“政策交易”在短期内均有所降温。往后看,市场的焦点将重回各品种自身的供需基本面。在缺乏新的强力宏观主线下,市场或将延续板块轮动和区间震荡的格局。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10-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