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系列报告之六:“投资于人”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1 17:53:36 评论:0
  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于10月20至 23日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并在会上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我们认为,“十五五”规划的一条逻辑主线会是“投资于人”。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释放出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的重要信号。我们提示,要把“投资于人”这一部署放在“两个变局,一个飞跃”的大时代背景下去透视,它绝非局限于福利保障的单纯民生政策,而是一把解决一系列系统性挑战变局的“总钥匙”:对外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内撬动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转轨,对技术浪潮把AI革命转化为全民能力跃迁。从本质上看,这一部署既是民生改善的保障,更是激活发展潜能、驾驭时代变革的战略抓手,最终将实现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的双向提升。

      一、“投资于人”是高质量发展下的多维进阶。“投资于人”是我国在全球百年变局、国内发展动能转换变局与人工智能科技飞跃交织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战略抉择。“投资于人”在“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推动中国发展逻辑完成从“物本”到“人本”再到“资本化人本”的螺旋式上升,符合“瓦格纳法则”揭示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并与“投资于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二、“投资于人”以民生福祉为核心落点,紧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大民生脉络纵深推进。“投资于人”旨在从生命全周期出发,系统性提升人的发展能力与基本保障,推动社会公平与经济转型协同并进。政策或将通过精准补贴与制度建设缓解家庭养育压力,推动高中和本科扩容提质,优化师资与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实施稳岗支持与“双千计划”,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并保障新就业形态权益,加速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公共卫生与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范围,构筑居家养老、长期护理保险和特殊群体补贴的民生底线。

      三、对比国际经验,“投资于人”空间较大,但需警惕福利主义风险。北欧和德国通过高税收支撑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教育公平、医疗可及与就业适配;日本应对老龄化与少子化构建终身学习与老年就业体系,新加坡则将人才培育与产业转型精准绑定,均体现“投资于人”的系统性逻辑。我国社会性支出占GDP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提升空间显著,但需警惕阿根廷式福利主义陷阱:脱离生产效率、分配结构失衡的高福利,不仅无法造福民生,反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与社会动荡。

      四、“投资于人”带来深刻市场变革,政策导向下孕育四大领域投资机遇。提振消费作为政策支点,释放“母婴童经济”潜力,商品与服务类消费双轮驱动;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智能化升级与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育方案;老龄化趋势推动生物制药、基因早筛、抗衰老技术延伸健康生命周期,促进智慧养老与“银发经济”融合,构建康养产业全链条;就业替代和技能错配是新兴产业发展衍生问题,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培训重建技能投资桥梁,减轻转型阵痛,让技术进步与社会托底形成良性互动。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章俊/张迪/吕雷 日期:2025-10-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