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分化加大 稳预期需加力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1 21:49:40
评论:0
核心观点:对于三季度的经济点评,重点讨论稳预期加力的必要性1、首先,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经济结构出现了较多分化。包括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居民消费中“出行以及以旧换新链条”强于“食品衣着等必选消费链”、固投中偏新经济的设备投资强于偏旧经济的建安投资。
2、其次,从资本市场的“预期”能见度而言,投资者静态“可见需求”偏弱(2024 年四季度,“可见需求”强于“不可见”,当下“可见需求”略弱),经济的领先指标(旧口径M1)修复面临高基数下的读数波折,叠加贸易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盈利预期或清晰度略回落,有所摇摆。
3、因而,基于增强经济增长动能(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力量)、稳定投资者预期的角度,政策或需要加力。近期已看到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结存限额释放等增量资金部署,而另一个短期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预期,近期《求是》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4、稳预期,第一个层面,是偏长期,对经济转型彼岸的现代化、打赢未来人类科技主战场攻坚战的信心。第二个层面,是实现中期物价回升的信心,在产能利用率偏低的背景下,实现物价回升需要先压低产能增长速度,生产性投资需回落,当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偏低,该前置条件已出现,已与过去三年有了不同的期待。第三个层面,是基于短期目标实现的信心,在前三季度增长5.2%的背景下,实现全年目标需要的四季度增速在4.5%左右,这一方面结合增量政策部署,胜率较高。第四个层面,是针对高频运行中可清晰观测、居民直接体感偏强的价格信号——股价与房价。
5、如何理解不同层面的关系?当下的核心在房价与股价,中期的核心在供需均衡,长期的核心在十五五规划。如何做好不同层面的预期衔接,是政策的挑战;在不同层面预期波动下的理性判断,便是投资的机会。虽然,短期面临领先指标波折、中美扰动,但由于生产性投资回落、居民存款活化、十五五产业机会释放在即等,我们依然保持对A 股中期乐观的判断,看股做债观点不变。
一、增长视角看经济:存在多个分化
1)供需的分化。3 季度,实际GDP 增速为4.8%,但名义GDP 增速为3.7%。
若观察工业品的供需,以工增代表产出,以社零、固投、出口代表工业品的需求。则,前三季度,工增增速为6.2%,需求增速为2.98%,增速差达到3.2%。
2)内外需的分化。以社零和固投代表内需,以人民币出口代表外需,今年前三季度分化在加大。前三季度,出口增速为7.1%,社零与固投合计增速为1.92%,增速差为5.18%。此前2024 年,增速差为3.7%。
3)居民消费的分化。居民消费内部,出行链以及政策推动的以旧换新链增速较高,但食品衣着居住医疗等偏必选的消费分项增速较低。三季度,出行链+以旧换新链合计增速为8.6%,食品衣着居住医疗当季同比为0.3%。
4)固投投向的分化。以建安投资代表传统的投资需求,包括房建、土建等。
以设备购置代表新兴行业的投资需求,制造业的设备采购(如工业机器人)以及服务业的设备采购(如服务器)。则,前三季度,两者分化较大,建安投资前三季度增速为-4.1%,但设备购置投资增速为14%。
二、投资视角看经济:可见需求承压
若以资本市场的视角看经济(更关注可以转为上市公司盈利的经济环节),则投资者可见需求与不可见需求的分化同样在加大。9 月,投资者可见需求(包括限额以上社零、地产销售额、对美国欧洲东盟出口、财政支出中基建类)增速为-1.4%。投资者不可见需求(包括限额以下社零、对俄罗斯非洲中亚出口、财政支出中民生类)增速为5.7%。此外,若观察盈利的领先指标,旧口径M1,则修复面临高基数下的读数波折。
三、稳预期需加力
因而,基于增强经济增长动能(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力量)、稳定投资者预期的角度,政策或需要加力。近期已看到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结存限额释放等增量资金部署,而另一个短期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预期,近期《求是》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稳预期,当下的核心在房价与股价,中期的核心在供需均衡,长期的核心在十五五规划。
1)对于稳房价,后续或需继续降低房贷利率。我们计算每年二手房的涨跌幅以及房贷利率的调整。二手房房价采用统计局的70 城数据,房贷利率为央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我们发现,今年1-9 月,二手房累计跌幅为3.93%,但房贷利率仅下降3 个bp。此前,房价跌幅相近的年份如2024 年、2023 年、2022 年、2014 年,房贷利率调整幅度都在25 个bp 以上。后续,房贷利率或仍有必要进一步下调。
2)对于稳股价,或需继续保持股市低波运行。我们计算的股债夏普比率差表明,在股市波动率降低的背景下,今年以来股债夏普比率差大幅回升,这使得以股债收益差衡量的股债估值对比角度股更加便宜,配置价值更高。因而,稳股价的后续举措或仍是政策分摊股市的波动率,提升其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产能利用率偏低,房价下行。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 日期:2025-10-21
2、其次,从资本市场的“预期”能见度而言,投资者静态“可见需求”偏弱(2024 年四季度,“可见需求”强于“不可见”,当下“可见需求”略弱),经济的领先指标(旧口径M1)修复面临高基数下的读数波折,叠加贸易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盈利预期或清晰度略回落,有所摇摆。
3、因而,基于增强经济增长动能(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力量)、稳定投资者预期的角度,政策或需要加力。近期已看到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结存限额释放等增量资金部署,而另一个短期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预期,近期《求是》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4、稳预期,第一个层面,是偏长期,对经济转型彼岸的现代化、打赢未来人类科技主战场攻坚战的信心。第二个层面,是实现中期物价回升的信心,在产能利用率偏低的背景下,实现物价回升需要先压低产能增长速度,生产性投资需回落,当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偏低,该前置条件已出现,已与过去三年有了不同的期待。第三个层面,是基于短期目标实现的信心,在前三季度增长5.2%的背景下,实现全年目标需要的四季度增速在4.5%左右,这一方面结合增量政策部署,胜率较高。第四个层面,是针对高频运行中可清晰观测、居民直接体感偏强的价格信号——股价与房价。
5、如何理解不同层面的关系?当下的核心在房价与股价,中期的核心在供需均衡,长期的核心在十五五规划。如何做好不同层面的预期衔接,是政策的挑战;在不同层面预期波动下的理性判断,便是投资的机会。虽然,短期面临领先指标波折、中美扰动,但由于生产性投资回落、居民存款活化、十五五产业机会释放在即等,我们依然保持对A 股中期乐观的判断,看股做债观点不变。
一、增长视角看经济:存在多个分化
1)供需的分化。3 季度,实际GDP 增速为4.8%,但名义GDP 增速为3.7%。
若观察工业品的供需,以工增代表产出,以社零、固投、出口代表工业品的需求。则,前三季度,工增增速为6.2%,需求增速为2.98%,增速差达到3.2%。
2)内外需的分化。以社零和固投代表内需,以人民币出口代表外需,今年前三季度分化在加大。前三季度,出口增速为7.1%,社零与固投合计增速为1.92%,增速差为5.18%。此前2024 年,增速差为3.7%。
3)居民消费的分化。居民消费内部,出行链以及政策推动的以旧换新链增速较高,但食品衣着居住医疗等偏必选的消费分项增速较低。三季度,出行链+以旧换新链合计增速为8.6%,食品衣着居住医疗当季同比为0.3%。
4)固投投向的分化。以建安投资代表传统的投资需求,包括房建、土建等。
以设备购置代表新兴行业的投资需求,制造业的设备采购(如工业机器人)以及服务业的设备采购(如服务器)。则,前三季度,两者分化较大,建安投资前三季度增速为-4.1%,但设备购置投资增速为14%。
二、投资视角看经济:可见需求承压
若以资本市场的视角看经济(更关注可以转为上市公司盈利的经济环节),则投资者可见需求与不可见需求的分化同样在加大。9 月,投资者可见需求(包括限额以上社零、地产销售额、对美国欧洲东盟出口、财政支出中基建类)增速为-1.4%。投资者不可见需求(包括限额以下社零、对俄罗斯非洲中亚出口、财政支出中民生类)增速为5.7%。此外,若观察盈利的领先指标,旧口径M1,则修复面临高基数下的读数波折。
三、稳预期需加力
因而,基于增强经济增长动能(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力量)、稳定投资者预期的角度,政策或需要加力。近期已看到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结存限额释放等增量资金部署,而另一个短期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预期,近期《求是》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稳预期,当下的核心在房价与股价,中期的核心在供需均衡,长期的核心在十五五规划。
1)对于稳房价,后续或需继续降低房贷利率。我们计算每年二手房的涨跌幅以及房贷利率的调整。二手房房价采用统计局的70 城数据,房贷利率为央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我们发现,今年1-9 月,二手房累计跌幅为3.93%,但房贷利率仅下降3 个bp。此前,房价跌幅相近的年份如2024 年、2023 年、2022 年、2014 年,房贷利率调整幅度都在25 个bp 以上。后续,房贷利率或仍有必要进一步下调。
2)对于稳股价,或需继续保持股市低波运行。我们计算的股债夏普比率差表明,在股市波动率降低的背景下,今年以来股债夏普比率差大幅回升,这使得以股债收益差衡量的股债估值对比角度股更加便宜,配置价值更高。因而,稳股价的后续举措或仍是政策分摊股市的波动率,提升其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产能利用率偏低,房价下行。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 日期:2025-10-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