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进出口点评:出口转跌非趋势 资本品出口潜力仍在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1-10 16:16:50
评论:0
10 月出口大幅下滑,除了市场预期中的同比基数问题(主要由台风、抢出口等因素导致)以外,中秋假期错位对10 月宏观数据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0 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1.1%(前值8.3%,若未特别说明,后文括号中数据均代表前值,全文增速均以美元计),下滑幅度超过基数因素所能解释的范围,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担忧。从有限的历史经验来看,每当中秋存在假期错位现象时(2009 年金融危机和2020 年疫情时期除外),10 月出口同比增速均明显低于9 月。同时,韩国也存在类似现象(中秋同样是韩国的法定假日)。
考虑基数、中秋假期等技术性因素后,与9 月相比,除对欧出口的下行压力值得关注外,10 月美线(含转口渠道)等其余条线出口动能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出口表现其实可圈可点。9-10 月出口同比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3%、5.5%,基本保持稳定。
美线需求“透支效应”的完全消退仍需时间。10 月对美出口当月同比为-25.2%,较8 月的-33.1%开始缓慢好转,两年复合增速也稍有回升。但受前期美国进口需求透支程度较深的影响,即便美国经济仍有韧性,短期内对美出口同比读数仍可能处于低位,其中消费品受到的影响尤其显著——10 月传统消费品(箱包、鞋靴、服装、家具等)、手机等产品当月同比降幅均超过10%。
美国贸易长臂管辖措施的影响尚且可控,中美之间的间接贸易联系依然存在。10 月对东盟、拉丁美洲、印度等常见中美贸易间接渠道的出口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下滑,但若同样采用两年复合增速观察以剔除基数问题,会发现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增速回升幅度与对美出口相近(回升2.9-3.4 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回升3.6 个百分点),这或许说明转口渠道仍在为稳定中国出口发挥关键作用。
在此背景下,关税2.0 催化的新一轮产业迁移和出海,对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和资本品出口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10 月半导体(尤其是AI 相关领域)、船舶、汽车等中国优势高技术行业,以及通用机械等资本品(需剔除基数影响)的出口表现依然出色。10 月集成电路、船舶、汽车出口当月同比分别为26.9%、68.4%、34%(32.7%、43%、10.8%),增速再创新高,表现明显强于其他高技术行业。通用机械等资本品虽然同比普遍由增转降,但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增幅依然十分可观。
从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量高技术商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增量主要源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预计10 月有关商品出口也主要由这些地区拉动。
10 月出口数据新的边际压力信号主要源于欧盟,核心原因是欧盟消费品补库需求开始减弱,且当地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以支撑需求中枢上行。10 月对欧出口下滑幅度超出基数所能解释的范畴,我们认为后续欧线需求仍可能继续小幅走弱。今年前7 个月,欧盟从外部进口的增量主要来自消费品——2025 年初欧盟零售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补库需求较为旺盛;但9 月欧盟零售库存已基本回落至历史中枢水平,而经济增长并未同步加速,进口需求随之回落,趋于平稳。
全年收官之际,外需能否继续支撑经济增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展望后续,四季度出口预计将维持在0%左右。一方面,受“透支效应”影响,短期内美线需求难以回暖,消费品受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即便芬太尼关税有所下调,短期内能否带来实际出口增量仍有待观察(可能仅导致转口贸易转为直接出口);另一方面,各类资本品和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对整体出口的拉动力依然值得期待。10 月中美谈判成果表明,中国有能力对冲美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全球产业投资,还提升了中国部分商品的吸引力(如美方暂停对中国船舶征收301 船舶港务费)。
同时我们依然强调,在全球投资及资本品进口需求较强的年份,美国进口走弱对其他国家经济及进口需求的拖累将显著减轻。
风险提示:美国进口需求超预期回落;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11-10
考虑基数、中秋假期等技术性因素后,与9 月相比,除对欧出口的下行压力值得关注外,10 月美线(含转口渠道)等其余条线出口动能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出口表现其实可圈可点。9-10 月出口同比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3%、5.5%,基本保持稳定。
美线需求“透支效应”的完全消退仍需时间。10 月对美出口当月同比为-25.2%,较8 月的-33.1%开始缓慢好转,两年复合增速也稍有回升。但受前期美国进口需求透支程度较深的影响,即便美国经济仍有韧性,短期内对美出口同比读数仍可能处于低位,其中消费品受到的影响尤其显著——10 月传统消费品(箱包、鞋靴、服装、家具等)、手机等产品当月同比降幅均超过10%。
美国贸易长臂管辖措施的影响尚且可控,中美之间的间接贸易联系依然存在。10 月对东盟、拉丁美洲、印度等常见中美贸易间接渠道的出口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下滑,但若同样采用两年复合增速观察以剔除基数问题,会发现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增速回升幅度与对美出口相近(回升2.9-3.4 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回升3.6 个百分点),这或许说明转口渠道仍在为稳定中国出口发挥关键作用。
在此背景下,关税2.0 催化的新一轮产业迁移和出海,对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和资本品出口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10 月半导体(尤其是AI 相关领域)、船舶、汽车等中国优势高技术行业,以及通用机械等资本品(需剔除基数影响)的出口表现依然出色。10 月集成电路、船舶、汽车出口当月同比分别为26.9%、68.4%、34%(32.7%、43%、10.8%),增速再创新高,表现明显强于其他高技术行业。通用机械等资本品虽然同比普遍由增转降,但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增幅依然十分可观。
从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量高技术商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增量主要源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预计10 月有关商品出口也主要由这些地区拉动。
10 月出口数据新的边际压力信号主要源于欧盟,核心原因是欧盟消费品补库需求开始减弱,且当地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以支撑需求中枢上行。10 月对欧出口下滑幅度超出基数所能解释的范畴,我们认为后续欧线需求仍可能继续小幅走弱。今年前7 个月,欧盟从外部进口的增量主要来自消费品——2025 年初欧盟零售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补库需求较为旺盛;但9 月欧盟零售库存已基本回落至历史中枢水平,而经济增长并未同步加速,进口需求随之回落,趋于平稳。
全年收官之际,外需能否继续支撑经济增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展望后续,四季度出口预计将维持在0%左右。一方面,受“透支效应”影响,短期内美线需求难以回暖,消费品受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即便芬太尼关税有所下调,短期内能否带来实际出口增量仍有待观察(可能仅导致转口贸易转为直接出口);另一方面,各类资本品和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对整体出口的拉动力依然值得期待。10 月中美谈判成果表明,中国有能力对冲美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全球产业投资,还提升了中国部分商品的吸引力(如美方暂停对中国船舶征收301 船舶港务费)。
同时我们依然强调,在全球投资及资本品进口需求较强的年份,美国进口走弱对其他国家经济及进口需求的拖累将显著减轻。
风险提示:美国进口需求超预期回落;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11-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