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新M1正增长 老口径呢?
2 月14 日,央行公布25 年1 月金融数据。
整体来看,社融、M2 增速与我们《1 月社融货币前瞻》一致,信贷略好于预期,实现多增。M1 增速略低于预期,可能与春节错位影响有关。恰逢1 月央行正式公布修订后新M1 数据,本篇报告重点分析新老口径M1 增速回溯和春节错位的影响。
余额情况:老口径M1=M0+单位活期。新M1=M0+单位活期+个人活期+非银支付备付金。M0、单位活期、三方支付备付金央行都有连续公开数据,个人活期可以用信贷收支表中住户活期代替。1 月央行公布新口径M1 余额112.45 万亿。
1 月央行公布M0 余额14.23 万亿、单位活期43.46 万亿,可以推算出老口径M1 余额65.47 万亿。1 月三方支付备付金余额3.09 万亿、住户活期43.46 万亿,四项叠加推算M1 为112.03 万亿,与公布M1 存在0.43 万亿的误差。因为央行还公布了2024 年1-12 月的新M1 回溯数据,我们推算的新M1 和央行公布的M1 口径误差基本都维持在0.43 万亿,可能是M1 中个人活期与住户活期有一定口径差异,但这一差异边际变化很小,不影响历史增速数据的推算。
增速情况:央行公布1 月老口径M1 增速0.4%(24 年12 月为1.2%),与我们推算增速一致。我们推算老口径M1 增速-5.7%(24 年12 为-1.4%)。可以看出,新M1 正增长,新老口径M1 增速均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但这种回落可能与春节错位有关。M1 主要是活期,表征经营现金流和交易流动性需求,老M1 表征企业部门、新M1 表征居民和企业部门。我国春节假期和公历日期规律不固定,对各类经济金融数据的季节性扰动较大,对M1 影响尤甚。我们在图3~6 展示了历年春节假期距离1 月底天数与新老M1 的关系。图3~4 显示,2011年以来,春节假期落在1 月份的年份,除了2023 年(也间接说明23 年初经济的确出现了明显的恢复脉冲),1 月新老口径M1 增速均较上年末环比下行,同时图5-6 显示1 月和2 月M1 增速环比变化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说明由于春节提前导致的1 月M1 增速下行通常会在2 月份恢复。从图3-4 看,考虑到春节错位影响后,25 年1 月新老口径M1 增速环比趋势好于季节性。所以我们认为,2 月份新老口径M1 增速会恢复上行趋势。
关于信贷多增和政策环境:1 月信贷多增,好于市场预期,对公需求恢复好于居民端,可能与化债有关。与市场担忧不同,我们认为化债对信贷既有缺口影响,也有乘数效应,核心在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诉求。这几年利率下行趋势下,银行信贷前置的惯性越来越强,预计1 月信贷可能会对2 月信贷形成一定透支。
如我们《社融前瞻》所述,去年一季度银行信贷尚未有金融GDP 核算改革和手工补息整改的影响,所以一季度若能实现持平,就将是较乐观的信贷感受。从我们构建的财政力度指标看,1 月财政延续发力,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财政的连续性决定了非政府部门信心恢复的惯性,这可能也是1 月信贷超预期的核心原因。财政发力,信贷多增,给了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底气。近日央行发布2024 年四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部分没有再提“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表示“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流动性和银行观点:对资本市场而言,目前金融数据环境可能会类似2019 年一季度,经历了一段时间金融治理后,各类债务迎来恢复性扩张,在两会或四月份政治局会议重新定调之前,资本市场流动性舒适和乐观情绪会有惯性。看好银行的绝对收益,看好复苏和成长类银行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经济基本面改善偏慢;政策力度低于预期;存款竞争及定期化加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