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金融数据及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点评:新增贷款与政府债券“双轮”推升社融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15 10:10:03 评论:0
  事件

      2025 年7 月14 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

      (1)社会融资规模:2025 年上半年新增社融22.83 万亿元,同比多增4.74 万亿元,截至6 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0.2 个百分点至8.90%。6 月份新增社融4.20 万亿元,同比多增9,008 亿元,从社融分项来看,政府债券融资和本外币贷款共同支撑社融,6 月政府债券融资增长1.35 万亿元,同比多增5,032 亿,6 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2.36 万亿,同比多增1,673 亿;6 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1,483 亿,同比少减183 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多减是主要拖累,但未贴现票据融资同比少减146 亿元,显示表内贴现仍维持一定融资强度。

      (2)贷款投放:2025 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2.92 万亿元,截至2025 年6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保持在7.1%,6 月份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2.24 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亿元,基本符合季节性增量。

      (3)货币供应:截至2025 年6 月末,M2 同比增速回升0.4 个百分点至8.3%,M1 增速回升2.3 个百分点至4.60%,受此影响M2-M1 剪刀差收窄至3.70%。从存款结构看,6 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8 万亿元(同比多增7,773 亿元),居民存款增加2.47 万亿元(同比多增3,300 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200 亿元(同比多减7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200 亿元(同比多减3,400 亿元)。综合来看6 月份人民币存款新增 3.21 万亿,同比多增7,500 亿。

      观点

      总量:恢复季节性投放。过去3 年,6 月份新增社融均值为 4.24 万亿,新增贷款均值为 2.66 万亿,从单月新增来看,6 月份无论新增社融,还是新增人民币贷款,均恢复季节性增量水平,针对信贷工作,6 月23 日人民银行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曾指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6 月份融资需求延续了5 月份的回暖特征,但是季末贷款“冲量”依旧明显,企业短期贷款冲量主要贡献了新增贷款。也正是人民币贷款冲量和恢复季节性,与政府债券共同成为推升新增社融的主要动力,6 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多增9,008 亿元,其中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5,032 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673 亿元,合计占到74%。6 月份金融总量读数改善显示:一方面5 月份“降准降息”的宽松效应仍在有序且有效传导,实际贷款投放利率下行和存量贷款利率重置,共同带动融资需求趋稳,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1-6 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 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 个基点;另一方面,季末银行体系冲规模的诉求仍较强烈,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或在跨季后面临集中到期的压力,7 月份贷款增量或承压。

      结构:企业短贷冲量。展开新增贷款的分项看,6 月份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分项同比多增1,334 亿元,其中6 月份企业短期贷款融资延续回暖,成为推高贷款读数的主要因素,而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减3,716 亿元,且对应社融分项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46 亿元,表明企业发行票据融资需求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00 亿元,或表明“化债”对  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抑制作用边际下降,后续仍需关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情形。6 月份“降息”效应仍在进行中,存量贷款有序重置利率,居民按揭早偿诉求继续下降,且6 月份“以旧换新”政策和“618”消费场景,共同刺激消费需求回升,居民中长贷和短贷均平稳增加。

      如何理解外币贷款连续增长:6 月金融统计数据中有一对另类数据值得关注,社融口径新增外币贷款325 亿元,同比多增1,132 亿元,外币贷款已是连续2 个月回升,在此之前已录得连续13 个月负增长,与此同时,截至6 月末,各项外汇存款余额达到1.02 万亿美元,6 月份单月增加299 亿美元(以6 月份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7.1757 计算,折合2,145亿人民币)。从美元的成本来看,尽管美债利率进入5 月份以来连续回落,代表性的10 年期美债收益率月均值从5 月份的4.42%回落至6 月份的4.38%,但是5 月份美债利率月均值则高于4 月份的4.28%,因此5 月至6 月外币贷款连续增长或并非出于降低外币贷款融资成本的考虑。外币贷款增长的原因或在于: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整体平稳,波动率不断走低,外币头寸的汇率风险可控,反而刺激了融资需求增加,基于人民币汇率低波动率和中美之间深度倒挂超260bps 的利差,持有外币的需求有所回升,实质上意味着“套息交易”复苏;另一方面,为了“稳外贸”,呵护出口行业,银行体系或近期加大了外币贷款投放。6月份以来,人民币中间价走强,但即期汇率却相较中间价偏弱,或与人民币“套息交易”复苏有关。

      货币:企业在手资金继续改善。在财政和货币契合发力的推动下,新口径M1 与M2 同比增速大幅回升,M2-M1“剪刀差”顺势收窄至3.70%。

      6 月份存款数据显示两条“搬家”渠道仍在运转:一方面,财政存款向居民和企业存款“搬家”,持续改善狭义流动性,上半年政府债券融资在提早发行后,6 月份财政支出加快,加速引导财政存款向企业存款“搬家”,企业在手资金由此继续改善,提升M1 增速及短期贷款增量;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体系季末冲量,部分理财产品暂时“回表”转变为一般性存款,导致非银存款与一般存款出现“跷跷板”,但是在市场利率仍处于“降息”阶段,且风险偏好抬升的背景下,预计跨季后居民存款或将回流理财等资管产品。

      货币政策:宽松仍处观察期。5 月初落地降准降息之后,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待落地,人民银行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因此尽管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且年内还会有较大概率再度降息,但是货币政策总量宽松短期加码的概率较低,7 月份货币政策或仍以加大流动性投放为主,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看,7 月15 日央行将公开招标1.4万亿买断式逆回购,而本月合计有1.2 万亿的到期量,买断式逆回购超量续作显示货币政策仍然呵护流动性。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宽松仍将视经济数据、市场预期和外部冲击的研判而定。

      风险提示:海外关税政策等风险冲击;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宽松效应尚在传导;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低于市场预期。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芦哲/王洋 日期:2025-07-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