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洞察:延长关税豁免期后 东盟将会如何应对?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5 10:10:04 评论:0
  美国宣布延长关税豁免期,东盟再度成为暴风眼:7月7日,美国宣布将关税豁免期延长至8月1日,并同步推出新一轮关税方案,重点针对包括老挝(40%)、缅甸(40%)、束埔寨(36%)、泰国(36%)等6个东盟国家在内的14个经济体。继2025年4月一轮“对等关税”后,东盟因其对美国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及与中国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再度成为主要制裁对象。

      市场对新关税冲击并未解读为利空:相比于4月2日美国三大股指大幅下挫,国际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本次调整并未被解读为利空,美股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亚洲股市多为高开高走。原因或在于,延长谈判窗口或将带来更大谈判空间,豁免期暂行低税率条件依旧保持。

      长期视角下新关税将利空区域贸易及经济增长,以关税阻断中国转口路径、修复美国贸易逆差、引导制造业回流缺乏现实基础与理论支撑尽管短期内市场反应较为温和,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国持续加征关税的立场强硬,区域关税的整体上浮会压缩出口及转口贸易的利润空间,豁免期结束后,东南亚“关税洼地”的优势地位或面临较大挑战,对美出口及转口规模预计均将有所下降。高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

      原90天暂缓期内发生了什么?原定于7月9日结束的90天豁免期内,东盟各国为规避预期关税压力,对美出口呈现明显的“抢跑式出口”特征,电子器件成为最活跃的产品类别。谈判方面,据美方信息,越南已完成对美关税协议但双方对协定税率或存在认知偏差,这一“乌龙”事件为东盟谈判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

      美方阻止转口、消减逆差的谈判诉求会实现吗?我们认为以关税阻断中国转口路径、修复美国贸易逆差、引导制造业回流缺之现实基础与理论支撑。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中国制造业已深度嵌人全球产业链体系,东盟与中国在对美出口的产品结构上具有较高相似度,关税壁垒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市场与中国供应链的相关性。丛理论层面看,“特重芬困境”为理解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提供广重要分析框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超发特性与国内经济虚高增长共同构成了逆差持续扩大的内在动因。尽管关税措施在短期内可能产生一定调节效果,但长期来着难以触及问题本质。

      新谈判周期内,东盟国家将会如何应对?贸易方面,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窗口期”出口冲刺的趋势或将继续保持,电子器件等依旧将是较为活跃的产品类别。谈判局势方面,随着首轮豁免期的结束,除越南外的剩余国家对美谈判难度将呈现边际递增趋势,伯东盟各国或将加快谈判节奏。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业等国或将在8月前完成关税协议。但对标越南谈判情况,最终加征关税额度预计将在20%左右,而转口贸易将面临更为高昂的关税成本。

      加征关税后,区域产业链及贸易格局将如何调整?东盟方面,转口贸易枢纽的优势地位将受到负向冲击,未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出口依赖、深化区域经贸合作、扩大国内需求市场、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等本土新兴产业支柱或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相关产业仍具战略投资价值。区域发展方面,推动产业链出海、扩大以当地消费为导尚的出口贸易或将成为未来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主要途径,中企出海及产品本七化转型具有较大市场空间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章俊/刘小逸/田冀霖 日期:2025-07-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