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超预期增长和国新办发布会传达的信号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5 14:06:18
评论:0
事件:2025 年7 月14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 年6 月货币金融数据:社融新增4.20 万亿元,上月为新增2.29 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9%,上月为8.7%;人民币贷款新增2.24 万亿元,上月为新增6200 亿元;M1 同比增速为4.6%,上月为2.3%。7 月14 日下午3 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介绍2025 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
核心观点:
6 月份金融数据表现较强,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接近尾声对企业信贷需求挤压效应弱化的推动。下半年,企业内生扩张意愿及增量财政政策推出节奏的快慢将成为影响社融增速的关键。国新办会议传递以下信号: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流动性保持充裕;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监管不会进一步扩围;人民币将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一、如何解读6 月份金融数据?
2025 年7 月14 日,人民银行公布2025 年6 月金融数据。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6 月份新增社融4.20 万亿元,同比多增0.9 万亿元,表现强于市场预期。
从季节性表现来看,6 月份增量也高于过去六年(2019-2024 年)3.75 万亿元的同期均值。6 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9%,较上月提升0.2 个百分点。
结构上,6 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当月新增23600 亿元,同比多增1673 亿元。外币贷款摆脱负增长,当月新增325 亿元,同比多增1132 亿元。非标融资当月减少1483 亿元,同比多减183 亿元。
直接融资中,6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3508 亿元,同比多增5032 亿元,依然为社融主要的增量来源;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2422 亿元,同比多增322 亿元,延续好转势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03 亿元,同比多增49 亿元。
(2)6 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2.24 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 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51 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0 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小幅多增400 亿元,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同比多增,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4900 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则同比大幅多减3716 亿元。
(3)新口径下,6 月M1 同比增速为4.6%,较上月回升2.3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速为8.3%,较上月改善0.4 个百分点;社融-M2 同比增速差为0.6 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2 个百分点。
6 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1 万亿元,同比多增7500 亿元。结构上来看,居民存款当月增加2.47 万亿元,同比多增3300 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200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8 万亿元,同比多增7773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200 亿元,同比多减3400 亿元。
对6 月份金融数据,我们解读如下:
(1)社融增长态势良好,增速超出市场预期。6 月份社融增长强劲,当月新增规模与2023 年同期基本持平,低于2022 年同期,为近六年来第三高水平。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持续回升,较2024 年11 月低点累计提升1.1 个百分点。
从驱动因素看,政府债供给仍发挥积极作用,但边际拉动效应或趋于减弱。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35 万亿元,占社融新增量的32%左右,仍是主要贡献项之一。
后续来看,政府债的支撑效应或有所减弱。一方面,截至7 月14 日,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累计发行1.82 万亿元,占2 万亿元额度的91%,已接近发行尾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与特别国债发行仍将平稳推进,但受去年四季度财政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导致政府债发行量较大的影响,今年四季度面临高基数效应带来的增长压力。
(2)信贷需求改善,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旺盛。此次社融增长的另一重要支撑为人民币贷款,6 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融总量比重达56%,金融机构口径下的贷款增长亦保持强劲,二者形成呼应。
信贷超预期增长有三层内涵:
其一,考虑到半年度这一特殊时间节点,银行贷款冲量动力较强,主要通过企业短期贷款实现冲量。且去年同期在“信贷高质量增长”要求下,贷款增量基数偏低,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6 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增长显著偏高。
其二,综合来看,企业总体信贷需求边际改善。结构上,短期贷款增长较大程度对冲了短期票据需求,二者合计同比多增约1200 亿元,叠加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00 亿元。企业信贷需求边际改善或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接近尾声、其对贷款的挤压效应弱化相关。
其三,5 月份以来经贸环境改善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意愿,制造业PMI指数温和反弹。但需注意,关税冲突存在反复风险,三季度宏观层面的波动性不容忽视,对企业信心的影响值得关注。
(3)低基数效应与季节性因素共同推动,M1 与M2 同比增速反弹幅度较大。
考虑到2024 年5-11 月M1 同比连续7 个月负增长,预计未来数月M1 同比读数将保持较为强劲态势。
从逻辑上看,6 月份通常为财政支出大月,叠加部分企业实施分红及发放年终奖,财政和企业存款大规模向居民部门转移,推动6 月份货币供应快速增长。
(4)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流动性保持“支持性”环境。此次金融数据发布之际,人民银行新闻发布会同步召开,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数据表现作出解读。结合发布会内容,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其一,5 月份降准降息政策实施后,市场对狭义流动性波动风险上升的担忧加剧,核心关注点在于人民银行尚未重启国债买入操作。本次发布会仍明确“适度宽松”为货币政策取向基调,会后亦发布公告将开展14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投放。总体而言,狭义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
其二,关于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人民银行持续予以关注。但表述中明确“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属于“在监管允许范围内”的行为,更聚焦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而非采取全面监管措施。此番表述有助于向市场传递更清晰的指引,缓解因机构行为变化引发的市场波动。
其三,人民银行强调“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实际上,受美元指数走弱影响,当前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但考虑到近期美元指数从低位(96 附近)回升至98 附近,叠加减税法案落地及降息进程可能推迟有助于美元修复弱势,未来或对人民币形成压力。人民银行此番表述预先释放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号。
总结来看,6 月份金融数据表现较强,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接近尾声对企业信贷需求挤压效应弱化的推动。下半年,企业内生扩张意愿及增量财政政策推出节奏的快慢将成为影响社融增速的关键。国新办会议传递以下信号: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流动性保持充裕;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监管不会进一步扩围;人民币将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二、风险提示
财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流动性投放有缺口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高瑞东/王佳雯 日期:2025-07-15
核心观点:
6 月份金融数据表现较强,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接近尾声对企业信贷需求挤压效应弱化的推动。下半年,企业内生扩张意愿及增量财政政策推出节奏的快慢将成为影响社融增速的关键。国新办会议传递以下信号: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流动性保持充裕;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监管不会进一步扩围;人民币将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一、如何解读6 月份金融数据?
2025 年7 月14 日,人民银行公布2025 年6 月金融数据。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6 月份新增社融4.20 万亿元,同比多增0.9 万亿元,表现强于市场预期。
从季节性表现来看,6 月份增量也高于过去六年(2019-2024 年)3.75 万亿元的同期均值。6 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9%,较上月提升0.2 个百分点。
结构上,6 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当月新增23600 亿元,同比多增1673 亿元。外币贷款摆脱负增长,当月新增325 亿元,同比多增1132 亿元。非标融资当月减少1483 亿元,同比多减183 亿元。
直接融资中,6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3508 亿元,同比多增5032 亿元,依然为社融主要的增量来源;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2422 亿元,同比多增322 亿元,延续好转势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03 亿元,同比多增49 亿元。
(2)6 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2.24 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 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51 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0 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小幅多增400 亿元,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同比多增,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4900 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则同比大幅多减3716 亿元。
(3)新口径下,6 月M1 同比增速为4.6%,较上月回升2.3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速为8.3%,较上月改善0.4 个百分点;社融-M2 同比增速差为0.6 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2 个百分点。
6 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1 万亿元,同比多增7500 亿元。结构上来看,居民存款当月增加2.47 万亿元,同比多增3300 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200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8 万亿元,同比多增7773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200 亿元,同比多减3400 亿元。
对6 月份金融数据,我们解读如下:
(1)社融增长态势良好,增速超出市场预期。6 月份社融增长强劲,当月新增规模与2023 年同期基本持平,低于2022 年同期,为近六年来第三高水平。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持续回升,较2024 年11 月低点累计提升1.1 个百分点。
从驱动因素看,政府债供给仍发挥积极作用,但边际拉动效应或趋于减弱。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35 万亿元,占社融新增量的32%左右,仍是主要贡献项之一。
后续来看,政府债的支撑效应或有所减弱。一方面,截至7 月14 日,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累计发行1.82 万亿元,占2 万亿元额度的91%,已接近发行尾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与特别国债发行仍将平稳推进,但受去年四季度财政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导致政府债发行量较大的影响,今年四季度面临高基数效应带来的增长压力。
(2)信贷需求改善,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旺盛。此次社融增长的另一重要支撑为人民币贷款,6 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融总量比重达56%,金融机构口径下的贷款增长亦保持强劲,二者形成呼应。
信贷超预期增长有三层内涵:
其一,考虑到半年度这一特殊时间节点,银行贷款冲量动力较强,主要通过企业短期贷款实现冲量。且去年同期在“信贷高质量增长”要求下,贷款增量基数偏低,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6 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增长显著偏高。
其二,综合来看,企业总体信贷需求边际改善。结构上,短期贷款增长较大程度对冲了短期票据需求,二者合计同比多增约1200 亿元,叠加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00 亿元。企业信贷需求边际改善或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接近尾声、其对贷款的挤压效应弱化相关。
其三,5 月份以来经贸环境改善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意愿,制造业PMI指数温和反弹。但需注意,关税冲突存在反复风险,三季度宏观层面的波动性不容忽视,对企业信心的影响值得关注。
(3)低基数效应与季节性因素共同推动,M1 与M2 同比增速反弹幅度较大。
考虑到2024 年5-11 月M1 同比连续7 个月负增长,预计未来数月M1 同比读数将保持较为强劲态势。
从逻辑上看,6 月份通常为财政支出大月,叠加部分企业实施分红及发放年终奖,财政和企业存款大规模向居民部门转移,推动6 月份货币供应快速增长。
(4)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流动性保持“支持性”环境。此次金融数据发布之际,人民银行新闻发布会同步召开,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数据表现作出解读。结合发布会内容,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其一,5 月份降准降息政策实施后,市场对狭义流动性波动风险上升的担忧加剧,核心关注点在于人民银行尚未重启国债买入操作。本次发布会仍明确“适度宽松”为货币政策取向基调,会后亦发布公告将开展14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投放。总体而言,狭义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
其二,关于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人民银行持续予以关注。但表述中明确“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属于“在监管允许范围内”的行为,更聚焦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而非采取全面监管措施。此番表述有助于向市场传递更清晰的指引,缓解因机构行为变化引发的市场波动。
其三,人民银行强调“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实际上,受美元指数走弱影响,当前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但考虑到近期美元指数从低位(96 附近)回升至98 附近,叠加减税法案落地及降息进程可能推迟有助于美元修复弱势,未来或对人民币形成压力。人民银行此番表述预先释放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号。
总结来看,6 月份金融数据表现较强,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接近尾声对企业信贷需求挤压效应弱化的推动。下半年,企业内生扩张意愿及增量财政政策推出节奏的快慢将成为影响社融增速的关键。国新办会议传递以下信号: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流动性保持充裕;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监管不会进一步扩围;人民币将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二、风险提示
财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流动性投放有缺口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高瑞东/王佳雯 日期:2025-07-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