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数据点评:再论看股做债 不是股债双牛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5 14:06:16 评论:0
  事项

      2025 年6 月,新增社融4.20 万亿(前值2.29 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9%(前值8.7%),M2 同比增长8.3%(前值7.9%),新口径M1 同比增长4.6%(前值2.3%),旧口径M1 同比增长3.1%(前值0.7%)

    核心观点

      1、股债双牛的前提是央行主导流动性的宽松,而本轮流动性宽松主要源自居民存款搬家,因此市场逻辑更多反映为看股做债,而非股债双牛。

      2、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往居民存款搬家均发生在经济预期改善之后,经济预期改善自然对应货币政策加大宽松的必要性降低,因此市场对看股做债有一致性预期。但本轮居民存款搬家是靠政策推动的,基本面数据仍在底部震荡,因此市场仍对后续央行的进一步宽松有着较强期待。

      3、我们认为,居民存款持续搬家会推动央行对资金空转的担忧,此外,反内卷的政策倡导下,进一步增加贷款促进投资的必要性也在降低,因此除非看到明确的事件推动,比如“宏观经济形式出现某种不利变化,或者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了加息的压力,再或者资本市场(股市,楼市)遭受某种冲击暴跌”。

      否则,央行加大宽松的概率或在逐步降低。

      4、后续央行可能更多在结构上做文章,对于金融部门而言,当下央行投放流动性不止是支持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在推动居民存款搬家的背景下,央行同时还有稳定股债市场流动性的诉求。对于实体部门而言,推动供需循环改善的背景下,流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或边际放缓,流向消费层面的贷款或逐步抬升。

      当流动性宽松由居民主导通常对应看股做债逻辑,当央行主导流动性通常对应股债双牛

      1、识框架:参照前期报告《看股做债,不是看债做股》。

      当居民存款搬家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股做债带来的股债跷跷板——股票表达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带动居民存款搬家?居民存款搬家带动非银存款提升?非银存款存在脉冲性?央行对冲空转的警惕?

      银行间资金易紧?债券下跌。

      当央行货币宽松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债做股带来的股债双牛——央行大幅宽松?银行间充裕带来非银存款提升?无风险利率下行+非银存款提升?股票估值与增量资金双击。

      从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居民存款搬家是主导流动性宽松的主要矛盾。

      因此大的宏观交易逻辑上,我们认为本轮更倾向于看股做债的股债跷跷板逻辑,而非看债做股的股债双牛逻辑。

      2、找差异:本轮居民存款搬家和过去的差异是什么?

      过去居民存款搬家是经济预期改善的结果,而本轮居民存款搬家是政策推动的结果。

      当居民存款搬家由经济预期改善推动的时候,市场对于看股做债是有一致性预期的,因为股票的强对应实体经济利润的兑现,实体经济利润兑现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逐步偏紧,债券类资产自然存在压力。

      但本轮居民存款搬家是政策推动的,而基本面仍然维持低位,因此市场仍在期待后续央行有加大宽松的可能。

      后续央行有没有可能主导流动性宽松?

      1、不考虑突发冲击的背景下,央行后续进一步加大宽松的概率在降低①看经济:根据我们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来看,当下这一指标自2024 年9 月以来持续向上抬升,此外,旧口径的M1 同比也是2023 年6 月以来的最高值,这意味着企业利润增速可能已经接近底部位置,不考虑外部冲击的背景下,未来利润增速进一步向下突破的概率不高。

      ②看必要性:结合央行前期专栏《实体经济供求关系及物价变动》,央行表示“增加货币供给,在侧重增加投资、保障供给的发展模式下,反而会带来产能和供给持续扩张,加大供过于求的失衡程度,实际上物价也难以回升。提振物价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供需循环,打通实体经济堵点”。结合当下反内卷的相关政策来看,后续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推动投资增长的必要性在客观降低。

      ③看风险:居民存款搬家背景下,央行投放货币一方面会加剧银行流动性宽松引发资金空转,另一方面贷款派生存款的背景下,贷款投放的越多后续居民存款搬家的规模越大,居民欠配资金越多未来资产价格过度抬升的风险就越高。

      2、央行的再度宽松或需要明确的事件触发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比如宏观经济形式出现某种不利变化,或者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了加息的压力,再或者资本市场(股市,楼市)遭受某种冲击暴跌。

      3、与总量政策相比,后续央行可能更多在结构上做文章①对于金融部门而言,当下央行投放流动性不止是支持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在推动居民存款搬家的背景下,央行同时还有稳定股债市场流动性的诉求。

      ②对于实体部门而言,推动供需循环改善的背景下,流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或边际放缓,流向消费层面的贷款有望逐步抬升。

      风险提示:

      海外政策扰动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文若愚 日期:2025-07-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