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规模增长的理论估算与因素分解:风起青萍―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5 18:02:29
评论:0
在“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框架下,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2024 年,居民最终消费占GDP 比重约40%,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约为66%,显著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因此,厘清中国消费规模增长的潜在路径,对当前宏观政策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理论数值估算,在当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66%的基础上,2025—2029 年若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提升至70%,则可新增7.1 万亿元的消费规模。进一步从消费结构出发,若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约53%,则5 年内可较基准情景新增14.9 万亿元的消费需求。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在历史平均水平基础上提高2 个百分点,则可新增3.5 万亿元的消费需求。理论估算显示,中国消费增长的潜在方向不仅来自于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空间,也来自于服务消费扩容与下沉市场的结构性机遇。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若能通过“提高消费倾向、重构消费结构、激活消费群体”三方面协同推进,未来5 年理论上可新增约25.5 万亿元的消费规模。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潜在替代效应,这一估算仍属理论上限,实际空间可能需动态修正。
边际空间: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根据2000—2024 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估算出目前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66%左右。相比之下,同时期美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88%。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过去数十年中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波动。这种变化反映了边际消费倾向本质上是一种可变的行为参数,受宏观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以及居民收入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的下降与当时通胀压力和财政紧缩有关,而90 年代至2000 年代初,在经济繁荣与资产效应带动下,美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攀升。近年来,尤其是疫情后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增强,边际消费倾向出现回升趋势。美国经验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具有较强的政策响应性,提升其水平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通过有效制度设计加以实现。假设以当前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66%)为基准情景进行理论数值估算,那么2025—2029 年累计居民消费规模为约230 万亿元。若2025—2029 年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提升至70%,则理论上可新增消费规模7.1 万亿元;若可以提高至75%,则理论上累计消费规模可增加至245万亿元,较基准情景多出14.9 万亿元,显示出边际消费倾向提升可以带来的潜在内需增量。 机构:工银国际证券研究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实/徐婕 日期:2025-07-15
边际空间: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根据2000—2024 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估算出目前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66%左右。相比之下,同时期美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88%。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过去数十年中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波动。这种变化反映了边际消费倾向本质上是一种可变的行为参数,受宏观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以及居民收入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的下降与当时通胀压力和财政紧缩有关,而90 年代至2000 年代初,在经济繁荣与资产效应带动下,美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攀升。近年来,尤其是疫情后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增强,边际消费倾向出现回升趋势。美国经验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具有较强的政策响应性,提升其水平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通过有效制度设计加以实现。假设以当前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66%)为基准情景进行理论数值估算,那么2025—2029 年累计居民消费规模为约230 万亿元。若2025—2029 年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提升至70%,则理论上可新增消费规模7.1 万亿元;若可以提高至75%,则理论上累计消费规模可增加至245万亿元,较基准情景多出14.9 万亿元,显示出边际消费倾向提升可以带来的潜在内需增量。 机构:工银国际证券研究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实/徐婕 日期:2025-07-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