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数据点评:短贷助推信贷改善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5 20:00:40
评论:0
事件:7 月14 日,央行公布2025 年6 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持平于7.1%,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2 个百分点至8.9%,M2 同比上行0.4 个百分点至8.3%。
核心观点:信贷改善主要源于企业短期贷款。
6 月信贷超预期改善,主因企业短期贷款快速增长,单月同比多增达4900 亿。当月信贷同比多增 1100 亿,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多增 1400 亿,且贷款多增主要来自短贷,同比多增 4900 亿。结合 PPI 同比从 - 2.3% 回落至 - 3.6%、PMI 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从 53.3 降至 52.0,企业或对长期投资持谨慎态度,转而优先满足短期运营需要。
居民贷款温和改善,但更多可能源于经营性贷款,而非消费、购房等居民其他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在发布会上披露“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 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 亿元”。居民消费贷增长相对缓慢或与当前居民就业前景有关,6 月BCI 中企业招工前瞻指数为 49.1,而2023 年6 月 -2024 年6 月波动中枢为 55.5。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扩大,除人民币贷款因素外,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的贡献,但财政融资“前置”推动社融快速改善的阶段可能已趋于结束。从数据看,社融多增规模主要源于政府债,1-6 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4.7 万亿,而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3万亿。后续进入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基数将持续处于高位,社融增速或更趋于平稳。
展望后市,货币政策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7 月14 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下半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达或将发挥撬动信贷增长,稳定经济的效果。
常规跟踪: M1 和M2 同比增速改善。
6 月新增信贷22400 亿,同比多增1100 亿,改善主要源于企业部门。居民贷款新增5976亿,同比多增267 亿,其中短贷新增2621 亿,同比多增150 亿,中长贷新增3353 亿,同比多增151 亿。企业部门方面,票据融资减少4109 亿,同比多减3716 亿,短期贷款新增11600 亿,同比多增4900 亿,中长贷新增10100 亿,同比多增400 亿。
6 月新增社融41993 亿,同比多增9008 亿,主要源于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新增23637亿,同比多增1710 亿。政府债券新增13548 亿,同比多增5072 亿。企业债券新增2413亿,同比多增313 亿。委托贷款减少401 亿,同比多减398 亿,信托贷款新增816 亿,同比多增68 亿,未贴现汇票减少1899 亿,同比少减146 亿。
6 月M2 同比上行0.4 个百分点至8.3%,新口径M1 同比上行2.3 个百分点至4.6%。
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新增24700 亿,同比多增3300 亿,企业存款新增17773 亿,同比多增7773 亿,财政存款减少8200 亿,同比多减7 亿。非银存款减少5200 亿,同比多减3400 亿。
风险提示: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贾东旭 日期:2025-07-15
核心观点:信贷改善主要源于企业短期贷款。
6 月信贷超预期改善,主因企业短期贷款快速增长,单月同比多增达4900 亿。当月信贷同比多增 1100 亿,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多增 1400 亿,且贷款多增主要来自短贷,同比多增 4900 亿。结合 PPI 同比从 - 2.3% 回落至 - 3.6%、PMI 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从 53.3 降至 52.0,企业或对长期投资持谨慎态度,转而优先满足短期运营需要。
居民贷款温和改善,但更多可能源于经营性贷款,而非消费、购房等居民其他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在发布会上披露“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 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 亿元”。居民消费贷增长相对缓慢或与当前居民就业前景有关,6 月BCI 中企业招工前瞻指数为 49.1,而2023 年6 月 -2024 年6 月波动中枢为 55.5。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扩大,除人民币贷款因素外,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的贡献,但财政融资“前置”推动社融快速改善的阶段可能已趋于结束。从数据看,社融多增规模主要源于政府债,1-6 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4.7 万亿,而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3万亿。后续进入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基数将持续处于高位,社融增速或更趋于平稳。
展望后市,货币政策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7 月14 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下半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达或将发挥撬动信贷增长,稳定经济的效果。
常规跟踪: M1 和M2 同比增速改善。
6 月新增信贷22400 亿,同比多增1100 亿,改善主要源于企业部门。居民贷款新增5976亿,同比多增267 亿,其中短贷新增2621 亿,同比多增150 亿,中长贷新增3353 亿,同比多增151 亿。企业部门方面,票据融资减少4109 亿,同比多减3716 亿,短期贷款新增11600 亿,同比多增4900 亿,中长贷新增10100 亿,同比多增400 亿。
6 月新增社融41993 亿,同比多增9008 亿,主要源于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新增23637亿,同比多增1710 亿。政府债券新增13548 亿,同比多增5072 亿。企业债券新增2413亿,同比多增313 亿。委托贷款减少401 亿,同比多减398 亿,信托贷款新增816 亿,同比多增68 亿,未贴现汇票减少1899 亿,同比少减146 亿。
6 月M2 同比上行0.4 个百分点至8.3%,新口径M1 同比上行2.3 个百分点至4.6%。
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新增24700 亿,同比多增3300 亿,企业存款新增17773 亿,同比多增7773 亿,财政存款减少8200 亿,同比多减7 亿。非银存款减少5200 亿,同比多减3400 亿。
风险提示: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贾东旭 日期:2025-07-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