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有变化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8-28 08:13:33
评论:0
复盘与思考:
8 月27 日,股市高位震荡,投资者内部观点或出现分化,大户、散户、主力日内先后止盈离场,机构资金成主力买盘,各大股指在午后遭遇调整,上证指数尾盘跌幅扩大至1.76%,勉强守住3800。尽管股市表现不佳,但债券现券表现也相对一般,T 与TL 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08%、0.24%,而中长久期利率债普遍收跌,其中10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0.40bp、0.65bp 至1.77%、1.99%。
债市收益率下不动,或许与三个因素相关。一是临近跨月,流动性边际收敛。与26 日类似,27 日资金市场同样面临6160 亿元到期,央行续作3799 亿元,净回笼2361 亿元,最近两日累计净回笼4106 亿元。体现在借贷成本上,银行资金价格变化不大,DR001 持稳于1.31%低位,DR007 则小幅上行2bp 至1.51%;而非银资金利率则有所上行,隔夜利率全天多维持在1.40-1.45%区间,午后短暂攀升至1.48%,7 天资金利率则多位于1.55-1.57%区间,二者较前一日上行约3-5bp。
央行净回笼资金,大概率还是意在均匀投放,这样也可使得跨月后到期压力相对均匀。25 日7 天资金支持跨月以来,央行逆回购单日续作规模2884、4058、3799 亿元,未来两日的投放规模大概率也会在3000-4000 亿元区间,因此或不必为资金面的短期收敛过分担忧。
二是交易盘已然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据第三方交易平台数据,27 日纯债基金净申购指数再度由正转负,不过绝对数值较小,仅为-3.0。同时随着股市上涨趋势走弱,混合型一、二级基金开始被赎回,净申购指数由前日的3.6 转至-7.7。分主体观察,主要是财务公司等机构在赎回纯债基金,理财系机构则在赎回混合型产品。由于混合产品被赎回时往往优先剁债,可能也会对现券行情带来一定的压制作用。在基金申赎数据中,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是银行自营放缓了赎回中长债基的步调。如果配置盘情绪翻多,将明显利好债市。同时观察货币中介提供的机构行为数据,27 日基金仍在净卖出7-10 年国债、5-7 年及7-10 年政金债,不过部分基金产品开始博弈10年以上超长国债的修复机会。
三是债市对于权益的后续运行方向仍有忌惮。尽管在日线十字星后,上证指数“如期”演绎了回调行情,但在8 月初股市强势反转的经验下,当前各个市场的投资者可能均难对股市能否反弹做出自信判断。因此,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继续围绕1.75%、2.00%等关键点位反复争夺,也是对股市不确定性的防御表现。
整体来看,债市收益率调整的上界或已明朗,如果没有超预期利空出现,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在短期内或难突破1.80%、2.05%。同时随着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行情趋于理性化,债市或重新迎来加仓久期的窗口。
权益市场放量下跌。万得全A 下跌1.74%,全天成交额3.20 万亿元,较昨日(8 月26 日)放量4880 亿元。指数跌幅创4 月8 日以来最大值,同时成交额大幅放量,指向市场或在主动释放调整风险。从隐含波动率的 视角来看,8 月沪300ETF IV 指数持续上升,表征着投机热度持续升温,同时调整风险也在逐渐积累。今日隐含波动率回落(沪300ETF IV 下跌3.51%),但幅度并不算大,说明这一下跌可能是市场极强时的一次“健康”调整,暂不能将其判断为“踩踏式”的下跌。
面对极强市场中的短期波动,我们需要审视行情的中长期逻辑是否牢固。回顾2014-2015 年和2020-2021年的牛市行情,见顶通常伴随着中长期逻辑的松动。例如,2015 年6 月,证监会宣布严查场外配资,“杠杆牛”的基本逻辑受到冲击,兑现情绪迅速扩散。2020-2021 年,全球流动性宽松是行情走强的基础之一,而随着2021 年末至2022 年初美联储货币政策趋于收紧,市场开始面临压力。
就当前来看,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是否受到扰动?目前来看,三条底层逻辑尚未被证伪:其一,政策对稳定资本市场仍然重视;其二,科技进展已然发生,主线行情难以证伪;其三,反内卷叙事仍有演绎空间,无论是预期发酵,还是企业盈利确认修复,行情均存在上涨动能。其中,稳市逻辑目前仍受政策支撑,同时也需要与股票型ETF 资金净流入指标相互印证。科技逻辑仍然明确,即使今日行情大幅下跌,AI 相关品种仍然走强,通信成为31 个SW 一级行业中唯一上涨的行业,且涨幅达1.66%。反内卷逻辑同样未从政策层面被证伪,仍有一定想象空间。
港股方面,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1.27%和1.47%, 医药板块大幅下跌。AH 股溢价指数(HSAHP.HI)下跌0.34%至125.74,在A 股和港股均调整的环境下变化不大。南向资金净流入153.71 亿元(港元,下同),资金继续博弈行情反弹。其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分别净流入21.78 亿元和17.83 亿元,结合两家公司今明两日将陆续公布财报的情况来看,资金或在博弈潜在利空落地。中芯国际净流出6.59 亿元,资金对半导体的态度仍然偏兑现。
整体来看,市场在强势运行时发生大幅下跌,但底层逻辑并未受到冲击,故本次调整仍属于短期“健康”调整的范畴。后续关注股票型ETF 资金净流入情况,若在大跌时明显流出,则可能短暂影响稳市逻辑;而若明显流入,则是对稳市逻辑的进一步巩固。同时,融资余额同样值得关注,尤其在小微盘连续跑输市场的情况下,若连续回落,则意味着杠杆资金撤退意愿开始显现。往后看,在稳市&科技&反内卷三条主线仍然牢固的基础上,行情的大幅调整更可能被视作“倒车接人”,资金仍会被叙事吸引,流入市场博弈反弹。
8 月27 日,国内商品市场情绪继续转弱,前期“反内卷”主题相关品种遭遇全面回调。龙头品种领跌,多晶硅、焦煤分别大幅收跌4.9%和3.9%,焦炭、氧化铝、工业硅的跌幅也均在2%以上,其余多数品种亦有1%的下跌。A 股市场也同步走弱,反内卷相关行业中,建筑材料、玻璃玻纤、煤炭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3.05%、2.69%和2.56%,显示出期、股两市在情绪上再度形成共振。
本轮市场深度调整或是政策预期降温、基本面支撑不足与宏观风险偏好回落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一,政策预期持续修正,市场回归理性。市场对“反内卷”政策的理解正逐步深化,即政策将更多依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产能出清与行业整合,而非通过行政限产或强行拉涨价格来实现短期刺激。前期过度乐观的政策预期被修正。
其二,产业链利润再分配矛盾凸显,涨价传导受阻。以焦炭为例,尽管第八轮提价已于8 月26 日启动,但钢厂普遍表现出抵制情绪,其背后反映的是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受阻。据Mysteel 数据,经过连续七轮提价,独立焦化企业盈利已显著修复:截至8 月21 日,全国30 家独立焦化厂平均吨焦盈利周均值回升至23 元/吨,较8月7 日提升39 元/吨,实现由负转正。与此同时,钢厂端利润则被压缩,截至8 月22 日,螺纹钢高炉吨钢利润仅为67 元/吨,周环比下降54 元/吨(降幅达44.63%)。在自身盈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钢厂对上游涨价的接受度显著降低。
其三,风险偏好回落,跨资产避险情绪升温。今日市场再度呈现“股商双杀”的典型避险情景。午后,万得全A 指数由盘中上涨0.95%迅速转跌,最终收跌1.74%;与此同时,30 年期国债期货在午盘后由小幅下跌转为震荡上行,收盘涨0.25%。这反映出投资者短期避险情绪升温,可能加剧了期货市场的抛压。
从期现货价差结构来看,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前期维持升水(期货高于现货)的龙头品种多晶硅,在今日大跌后,已正式转为期货贴水(期货低于现货)4.5%,市场预期或已发生逆转。
综合来看,随着“反内卷”叙事边际退潮、产业链利润博弈加剧以及宏观风险偏好下行,前期主题驱动型行情缺乏持续支撑,期货价格正加速向现货成本与供需基本面靠拢。往后看,一些价格弹性依赖政策预期的品 种短期行情波动可能放大。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8-27
8 月27 日,股市高位震荡,投资者内部观点或出现分化,大户、散户、主力日内先后止盈离场,机构资金成主力买盘,各大股指在午后遭遇调整,上证指数尾盘跌幅扩大至1.76%,勉强守住3800。尽管股市表现不佳,但债券现券表现也相对一般,T 与TL 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08%、0.24%,而中长久期利率债普遍收跌,其中10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0.40bp、0.65bp 至1.77%、1.99%。
债市收益率下不动,或许与三个因素相关。一是临近跨月,流动性边际收敛。与26 日类似,27 日资金市场同样面临6160 亿元到期,央行续作3799 亿元,净回笼2361 亿元,最近两日累计净回笼4106 亿元。体现在借贷成本上,银行资金价格变化不大,DR001 持稳于1.31%低位,DR007 则小幅上行2bp 至1.51%;而非银资金利率则有所上行,隔夜利率全天多维持在1.40-1.45%区间,午后短暂攀升至1.48%,7 天资金利率则多位于1.55-1.57%区间,二者较前一日上行约3-5bp。
央行净回笼资金,大概率还是意在均匀投放,这样也可使得跨月后到期压力相对均匀。25 日7 天资金支持跨月以来,央行逆回购单日续作规模2884、4058、3799 亿元,未来两日的投放规模大概率也会在3000-4000 亿元区间,因此或不必为资金面的短期收敛过分担忧。
二是交易盘已然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据第三方交易平台数据,27 日纯债基金净申购指数再度由正转负,不过绝对数值较小,仅为-3.0。同时随着股市上涨趋势走弱,混合型一、二级基金开始被赎回,净申购指数由前日的3.6 转至-7.7。分主体观察,主要是财务公司等机构在赎回纯债基金,理财系机构则在赎回混合型产品。由于混合产品被赎回时往往优先剁债,可能也会对现券行情带来一定的压制作用。在基金申赎数据中,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是银行自营放缓了赎回中长债基的步调。如果配置盘情绪翻多,将明显利好债市。同时观察货币中介提供的机构行为数据,27 日基金仍在净卖出7-10 年国债、5-7 年及7-10 年政金债,不过部分基金产品开始博弈10年以上超长国债的修复机会。
三是债市对于权益的后续运行方向仍有忌惮。尽管在日线十字星后,上证指数“如期”演绎了回调行情,但在8 月初股市强势反转的经验下,当前各个市场的投资者可能均难对股市能否反弹做出自信判断。因此,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继续围绕1.75%、2.00%等关键点位反复争夺,也是对股市不确定性的防御表现。
整体来看,债市收益率调整的上界或已明朗,如果没有超预期利空出现,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在短期内或难突破1.80%、2.05%。同时随着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行情趋于理性化,债市或重新迎来加仓久期的窗口。
权益市场放量下跌。万得全A 下跌1.74%,全天成交额3.20 万亿元,较昨日(8 月26 日)放量4880 亿元。指数跌幅创4 月8 日以来最大值,同时成交额大幅放量,指向市场或在主动释放调整风险。从隐含波动率的 视角来看,8 月沪300ETF IV 指数持续上升,表征着投机热度持续升温,同时调整风险也在逐渐积累。今日隐含波动率回落(沪300ETF IV 下跌3.51%),但幅度并不算大,说明这一下跌可能是市场极强时的一次“健康”调整,暂不能将其判断为“踩踏式”的下跌。
面对极强市场中的短期波动,我们需要审视行情的中长期逻辑是否牢固。回顾2014-2015 年和2020-2021年的牛市行情,见顶通常伴随着中长期逻辑的松动。例如,2015 年6 月,证监会宣布严查场外配资,“杠杆牛”的基本逻辑受到冲击,兑现情绪迅速扩散。2020-2021 年,全球流动性宽松是行情走强的基础之一,而随着2021 年末至2022 年初美联储货币政策趋于收紧,市场开始面临压力。
就当前来看,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是否受到扰动?目前来看,三条底层逻辑尚未被证伪:其一,政策对稳定资本市场仍然重视;其二,科技进展已然发生,主线行情难以证伪;其三,反内卷叙事仍有演绎空间,无论是预期发酵,还是企业盈利确认修复,行情均存在上涨动能。其中,稳市逻辑目前仍受政策支撑,同时也需要与股票型ETF 资金净流入指标相互印证。科技逻辑仍然明确,即使今日行情大幅下跌,AI 相关品种仍然走强,通信成为31 个SW 一级行业中唯一上涨的行业,且涨幅达1.66%。反内卷逻辑同样未从政策层面被证伪,仍有一定想象空间。
港股方面,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1.27%和1.47%, 医药板块大幅下跌。AH 股溢价指数(HSAHP.HI)下跌0.34%至125.74,在A 股和港股均调整的环境下变化不大。南向资金净流入153.71 亿元(港元,下同),资金继续博弈行情反弹。其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分别净流入21.78 亿元和17.83 亿元,结合两家公司今明两日将陆续公布财报的情况来看,资金或在博弈潜在利空落地。中芯国际净流出6.59 亿元,资金对半导体的态度仍然偏兑现。
整体来看,市场在强势运行时发生大幅下跌,但底层逻辑并未受到冲击,故本次调整仍属于短期“健康”调整的范畴。后续关注股票型ETF 资金净流入情况,若在大跌时明显流出,则可能短暂影响稳市逻辑;而若明显流入,则是对稳市逻辑的进一步巩固。同时,融资余额同样值得关注,尤其在小微盘连续跑输市场的情况下,若连续回落,则意味着杠杆资金撤退意愿开始显现。往后看,在稳市&科技&反内卷三条主线仍然牢固的基础上,行情的大幅调整更可能被视作“倒车接人”,资金仍会被叙事吸引,流入市场博弈反弹。
8 月27 日,国内商品市场情绪继续转弱,前期“反内卷”主题相关品种遭遇全面回调。龙头品种领跌,多晶硅、焦煤分别大幅收跌4.9%和3.9%,焦炭、氧化铝、工业硅的跌幅也均在2%以上,其余多数品种亦有1%的下跌。A 股市场也同步走弱,反内卷相关行业中,建筑材料、玻璃玻纤、煤炭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3.05%、2.69%和2.56%,显示出期、股两市在情绪上再度形成共振。
本轮市场深度调整或是政策预期降温、基本面支撑不足与宏观风险偏好回落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一,政策预期持续修正,市场回归理性。市场对“反内卷”政策的理解正逐步深化,即政策将更多依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产能出清与行业整合,而非通过行政限产或强行拉涨价格来实现短期刺激。前期过度乐观的政策预期被修正。
其二,产业链利润再分配矛盾凸显,涨价传导受阻。以焦炭为例,尽管第八轮提价已于8 月26 日启动,但钢厂普遍表现出抵制情绪,其背后反映的是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受阻。据Mysteel 数据,经过连续七轮提价,独立焦化企业盈利已显著修复:截至8 月21 日,全国30 家独立焦化厂平均吨焦盈利周均值回升至23 元/吨,较8月7 日提升39 元/吨,实现由负转正。与此同时,钢厂端利润则被压缩,截至8 月22 日,螺纹钢高炉吨钢利润仅为67 元/吨,周环比下降54 元/吨(降幅达44.63%)。在自身盈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钢厂对上游涨价的接受度显著降低。
其三,风险偏好回落,跨资产避险情绪升温。今日市场再度呈现“股商双杀”的典型避险情景。午后,万得全A 指数由盘中上涨0.95%迅速转跌,最终收跌1.74%;与此同时,30 年期国债期货在午盘后由小幅下跌转为震荡上行,收盘涨0.25%。这反映出投资者短期避险情绪升温,可能加剧了期货市场的抛压。
从期现货价差结构来看,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前期维持升水(期货高于现货)的龙头品种多晶硅,在今日大跌后,已正式转为期货贴水(期货低于现货)4.5%,市场预期或已发生逆转。
综合来看,随着“反内卷”叙事边际退潮、产业链利润博弈加剧以及宏观风险偏好下行,前期主题驱动型行情缺乏持续支撑,期货价格正加速向现货成本与供需基本面靠拢。往后看,一些价格弹性依赖政策预期的品 种短期行情波动可能放大。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8-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