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价格数据点评:关税冲突下 国内通胀如何演绎?
事件: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 年3 月份全国CPI 和PPI 数据。1)CPI 同比-0.1%,前值-0.7%,市场预期-0.1%;CPI 环比-0.4%,前值-0.2%;2)核心CPI 同比+0.5%,前值-0.1%;3)PPI 同比-2.5%,前值-2.2%,市场预期-2.2%;PPI 环比-0.4%,前值-0.1%。
核心观点:
3 月,CPI 同比降幅收窄,源于春节错月影响消退、“以旧换新”带动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PPI 同比跌幅扩大,则与能源价格下跌、出口行业价格走弱、投资需求恢复偏慢等多因素有关。
整体而言,当前国内物价恢复动能偏弱,价格改善的领域集中在“两新”政策范畴,而经济内生动能相对乏力。未来中美关税互搏带来的需求侧冲击占主导,这将进一步加深工业品通缩压力、拖累企业盈利,并从收入和预期渠道,影响消费者信心,加大国内物价回升的难度。但我国政策储备充足,后续等待供需两端政策进一步发力予以对冲。
一、春节错月影响消退,CPI 同比降幅收窄
3 月CPI 同比继续下降0.1%,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0.6 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升至-1.4%,高于上月的-3.3%;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升至+0.2%,高于上月的-0.1%。
CPI 同比降幅收窄,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春节错月带来的高基数影响消退,今年1-3 月份核心CPI 同比均值为+0.3%,与去年四季度均值持平,表明核心通胀仍处在修复阶段;二是“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带动部分耐用消费品价格企稳回升。3 月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 个百分点。其中,3 月家用器具价格环比大幅上涨2.8%,同比跌幅收窄至0.3%;交通工具价格继续下跌,3 月同比跌幅为4.0%;通信工具价格继续上涨,3 月同比上涨1.4%。
整体而言,当前CPI 回升动能相对不足,价格改善行业的集中在“以旧换新”领域,但在政策没有直接刺激的领域,价格恢复动能依然较弱。一方面,受生猪存栏偏高、国际油价回落影响,今年食品、能源价格对CPI 支撑边际走弱,将拖累年内价格中枢。另一方面,国内消费恢复动能偏弱,服务价格呈现出回落趋势。今年3月份服务价格环比增速为-0.4%,弱于季节性水平(春节假期同始于1 月的2014/2017/2023 年同期均值为0%),今年1-3 月服务价格同比增速均值为+0.3%,低于去年四季度的+0.4%。从这一角度而言,未来若将消费补贴拓宽至服务领域,将有助于促进物价的进一步恢复。
二、PPI 同比跌幅扩大,呈现超预期回落
3 月PPI 同环比跌幅扩大,下跌行业个数增多。3 月PPI 同比增速降至-2.5%,上月为-2.2%,市场预期为-2.2%;环比增速降至-0.4%,上月为-0.1%。3 月份,在32 个细分行业中,PPI 环比下跌的行业数为21 个,高于上月的17个,环比上涨的行业数为6 个,低于上月的10 个。
PPI 出现超预期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内投资需求恢复偏慢,导致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价格下跌。3 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增速为-0.5%,上月为-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增速为-0.5%,上月为-0.9%。
二是,煤炭等能源需求季节性下行。3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下降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4%。
二是,受担忧贸易冲突升级和OPEC+计划增产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带来输入性影响。3 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增速为-4.4%,上月为+0.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增速为-2.3%,上月为+0.9%。
三是,关税影响逐步显现,部分出口行业如电子设备、汽车制造行业价格出现下跌。3 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环比下降0.7%,汽车制造业价格环比下降0.4%。
但与此同时,受益于高技术行业发展以及“两新”政策显效,部分行业供需结构改善,相关价格出现同比上涨或降幅收窄。例如,受益于人工智能、高性能大模型的加速应用,3 月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4.6%,电子电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受益于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制药、纺织、包装等专用设备价格同比上涨。
三、 关注贸易冲突带来的物价走弱风险
关税影响下,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冲击,将加大国内物价回升的难度,后续等待供需两端政策进一步发力予以对冲。结合进出口结构和国内供需环境来看,中美关税互搏带来的需求侧冲击占主导,将进一步加深工业品通缩压力、拖累企业盈利、冲击就业市场,进而从收入和预期渠道,影响消费者信心,阻碍国内物价回升的趋势。此外,贸易冲突引发的全球贸易量下降,将压制原油、铜等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通过输入性渠道进一步传导至国内。根据我们的测算,美国4 月2 日对等关税落地后,我国出口同比增速或下滑11 个百分点,对应PPI 同比增速下降2.2 个百分点。
但考虑到我国政策储备充足,未来将视情况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外部冲击。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已多次表示要“择机降息降准”;财政政策方面,或通过发放消费补贴、育儿补贴、提前启动重大项目投资等方式,加大对消费、投资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稳住楼市股市,稳定市场信心;供给端来看,出口走弱将加重部分行业供过于求压力,未来供给侧改革节奏或将加快,通过加快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应对。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回落超预期;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